暑假如约而至,期间,中小学生溺水事件易发频发。据卫生部门和公安部门数据统计,全国每年约有数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儿童占一半以上,溺水也被称为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
为有效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事件的发生,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依托警力资源与信息化设备,强化与教育、电信部门合作,建立危险水域24小时全方位监测系统。当青少年进入危险水域时,预警系统自动播报警告信息,发射警示激光,劝阻进入危险水域的青少年远离该区域。同时,监控中心可以实时观察现场情况,遇到突发危险情况时,可及时安排人员紧急处理。
夏季暑气炎炎,亲水是人的天性,下水嬉戏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具有天然的诱惑力。特别是在河湖水系发达的南方,农村地区水渠、溪流随处可见,水库、水塘很多,加上一些留守儿童无人看管,更易发生夏季溺水事件。预防中小学生溺水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想要完全杜绝悲剧发生,难度可想而知。
人工智能在预防溺水方面带来的创新和便利是值得肯定的,它能够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智能监控系统、数据分析等,对水域进行实时监测和风险预警,对中小学生进行实时人脸抓拍、语音驱离、自动报警,学生家长、老师和值守网格员会第一时间进行干预,有效预防溺水事件的发生。
虽然人工智能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不应过度依赖。因为人工智能在防溺水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做到万无一失。在技术层面,它有可能存在故障或误判。人工智能系统依赖于传感器、算法、数据和外部环境等因素,如果这些环节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警报或未能及时发现危险而导致悲剧的发生。加之自然环境复杂多变,有些特殊情况可能超出了人工智能的识别和应对能力。比如,当遭遇突然的暴雨、狂风、雷电等极端天气时,可能导致水位迅速上涨、水流湍急,影响人的游泳方向和体力,增加被电击的危险等。这些突发的恶劣天气变化可能超出了防溺水系统的即时应对能力。又如,在某些自然水域,如河流交汇处、水坝下方等,可能存在复杂且难以预测的水流和漩涡。这些水流力量强大,有迅速将人卷入深处的潜在风险,而人工智能系统可能难以准确识别和应对这种复杂的水流模式,从而贻误劝返和抢救时机。此外,溺水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复杂性。在紧急情况下,人工智能无法像人类一样迅速做出灵活的判断和采取果断的救援行动。人的经验、直觉和勇气在关键时刻往往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会让人们忽视自身在预防溺水中的责任和作用。总而言之,人工智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是无法替代家长、学校和社会对中小学生进行的安全教育和监管,更不能替代中小学生作为个体的责任意识。预防溺水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包括强化安全教育、提高人的防范意识、加强人工监管和完善救援机制等。提高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才是从根本上减少溺水事故的关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有效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韦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