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影视剧取景地打卡游将成旅游“黑马”。从《去有风的地方》带火了大理的治愈系美景和慢节奏生活,到《繁花》让昔日平静的上海黄河路成为City Walk的网红打卡点……一段时间来,“剧火城热”现象频繁上演,越来越多人愿意“为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而赴一座城”。
观众为何愿意为剧“打卡”?影视剧把人物、故事与场景有机结合,以一种反映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方式,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吸引他们实地游览、亲身感受,于是有了“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故事。
细数近几年的热门旅游城市,无论是上海、西安等老牌城市,还是江门、襄阳等新晋“流量”,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作品“傍身”。古人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放在如今理解,这是因为“仙”为山赋予了IP价值,起到了宣传的效果。同理,在城市的发展中,影视作品也是一种IP,能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影视作品通过取景、造景等方式,开发城市景观、打造旅游地标,呈现出了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形象,为城市做了一次高质量的宣传推介。
不止如此,“影视+旅游”的背后,其实是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能够有力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和消费市场。比如,随着剧集爆火,阿勒泰地区一周内接待游客105.02万人次,同比增长70.07%。影视业“显示度”高,“带货”能力强;旅游业关联度高,附加价值明显,二者强强联手,可被视作培育消费增长点的一个新风口。对城市而言,如何抓住风口,激发文旅深度融合的效能,值得思考。
比如,将“爆点”影视内容与地方历史文化、传统民俗等有机结合,创新研发各类周边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更好促进旅游消费。同时,推动城市空间改造和基础设施提升,强化影视观光、主题度假、影视会展等功能建设,推动“影视—旅游—商贸”有机结合,尽可能提升流量转化率。
影视与旅游的联动,再次印证了文旅融合的巨大能量。但“剧火城热”的效应是短暂的,如何让这场双向奔赴释放更多溢出效应,仍需要长期关注。期待各地继续挖潜,探索“影视+文旅”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断上新文旅融合故事。
作者:庹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