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湖远离都市和喧嚣,那种宁静之美,让人无论身处何地,都会留下无限的幻想与回忆。
清晨漫步网湖。太阳还没有升起来,天色雾蒙蒙的,湖面好像被披上了一层薄纱,充满了神秘感,让人驻足在湖边久久不肯离去。一切景色都如梦似幻。微风轻轻地拂过面庞与发际,带着季节的香韵,轻而易举地就融入四肢百骸,融入无限久远的记忆。小时候,网湖似乎没这么美,春天没有绿茵覆盖,夏天没有柳暗花明,秋天的落叶让湖面别具萧瑟,冬天的清冷让行人望而却步。那时候,我经常拽着大人的衣角问:这湖什么时候,能变得像画一样美?大人们说,等你长大了,我们的网湖就会成为黄石最美的风景。
时光如流水,网湖却从未流走,而是在我们的脚下,在黄石人的齐心协力下,流淌得越来越欢腾,越来越久远。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夜是如此安静,湖面泛起一片寒气,给人一种似睡非睡、似梦非梦的感觉。隐隐约约有风吹过,仿若听到远远的地方有大雁南飞的声音……古人对湖泊山色尚如此喜爱与眷恋,我们今人面对如此美丽的网湖,又如何不心生爱慕与流连忘返之意呢?
从高处看,网湖像一块无瑕而瑰丽的翡翠,有翠柳的墨绿,有白鹭的靓影,有鲜花的娇艳欲滴,实在是让人赏心悦目。感觉那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身不由己地前往、奔赴,将自己的身心完完全全地投入大自然中,投入网湖之美中。这美,是大地的恩赐,是大自然的恩赐,是阳光雨露的恩赐,是祖祖辈辈辛勤劳苦的恩赐。
从近处看,网湖则像一块明静如玻璃般的镜子。白天,漫步于网湖岸边,抬头是蓝天白云,低头依然是蓝天白云。前行是红花绿树,回首依然是绿树红花。那飞鸟从何处而来?来自天上,还是来自网湖?清澈见底的湖水,将一切美好留一半在世间,留一半在虚幻,浑然让我们置身仙境。上小学时,有一次学校组织郊游。老师带领我们去网湖游玩,置身荒芜与苍茫,大家在老师面前立下誓言,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好好建设家乡,建设网湖。记得那时,老师指着远方对我们说:将来,你们会像苍鹰一般,翱翔在蓝天之下,网湖之上。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看到了网湖的碧波荡漾,看到了白鹤和黑鹤在湖面上自由飞翔,看到了草甸和竹林,看到了集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最美丽的风光。
白居易笔下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钱塘湖之美;苏东坡笔下有“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的西湖之美;李白笔下有“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的洞庭湖之美,而汪祖建笔下的网湖风光,则更具现代风情,且在自然资源基础上,格外凸显湿地资源特色:“万顷湖面光粼粼,柳绿花红翠竹林。游客波涛观鱼跃,友人曲径听鸟音……”诗人在诗句里,自然而然地就把人带进网湖那富饶与丰美之中。
勤劳才能致富。黄石人民用勤劳的双手,终于把网湖打造成美丽的明珠。东方白鹳、黑鹳、豆雁、小天鹅、白琵鹭,在网湖上起起落落,自由飞翔,每每看到这些有灵气的鸟儿们,心情都会格外舒畅。那完整的原生条件,具有耕地、草甸、水塘、鱼池、松树林、竹林、樟树林等不同生态环境,为这些不同生活周期的水鸟们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风那么轻柔,水波微微荡漾。有时网湖是静止的,犹如一面镜子,网住了头顶的蓝天白云和星星明月。湖边的花朵树木在思索,岸边的行人在思索,忽而一只水鸟腾空而起,那洁白优美的身姿,骄傲又自豪,似乎在告诉人们:保护好生态环境,美丽就会永远属于我们。微风轻送,花儿们纷纷点头,致意大自然的恩宠,更致意黄石人民的智慧与勤劳。有时候,网湖又是动荡的。一层波澜接着一层波澜,一道浪花翻滚着一道浪花。那不是自然的澎湃,而是网湖在歌唱。我喜欢在风中驻足于网湖岸边,偶尔有浪花溅到脸庞上,内心便立刻清醒了几分:我们不能停留在现有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去发现和打造更具潜力和魅力的网湖。
风,似乎永无休止。芦苇早已白了头,举目遥望,苍茫又辽远,波涛随风起伏。我喜欢芦苇荡赋予人们的那种无以言说的空旷与底蕴。既不是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亦不是戴复古笔下的“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而是网湖之上,一种真实又虔诚的膜拜与敬仰。敬仰大自然的神奇,更敬仰黄石的天空与大地,未来与人民。
每逢节假日,漫步于网湖岸边,实在是一件怡神又怡心的事,处处都如同一幅美妙的图画。树木与群山的倒影漂浮在湖面上,蓝天与白云的倒影也漂浮在湖面上,还有那些形态万千、清香扑鼻的莲花,仿若守护网湖的神灵一般,盛开得亭亭玉立,又袅娜无限。“出淤泥而不染”所描绘的,便不仅仅是莲的精神,还有湖之精神,人之精神。
我爱网湖,愿那蕴涵着黄石精神的湖水,永远奔流不息,源远流长。
作者:程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