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我泡了一杯今年刚出的新茶,随意拿了一本诗词翻看,无意中读到了南北朝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描写山水的名言时,脑海里便浮现出家乡那湘江源的奇山秀水。四十年多前,我曾在那个地方生活过两年,后来又曾多次和亲朋好友去那里游览过几次,对那里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都感到十分亲切,充满了一种痴迷。那里有茂密的竹林、参天的古树、纵横的溪流、成群的瀑布和碧波荡漾的湖潭,还有令人神往的美丽传说。前不久回家乡小住了几天,小弟陪我重游湘江源,让我再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山岭重叠,荟蔚苍翠,浮空如蓝……”的壮丽美景。
早餐后,雨后放晴,天气宜人。我们驱车从县城出来,不到一个小时,便到达了立有“湘江源”石碑的沙石坪。下车后,只见群山都笼罩在晨雾中,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显得分外妖娆。我们沿着木制的栈道向山上走去。突然一阵清风拂面而过,只见山上乳白色的浓雾便化作袅袅轻烟,渐渐散去,失去踪迹。而周围的山峰在朝霞的照映中,绿的碧绿,蓝的翠蓝,灰的银灰,浓淡相宜,层次分明。进入山中,犹如步入美丽的仙境。漫山遍野的树木,郁郁葱葱,栈道两边长满了奇花异草,草叶上附着一颗颗珍珠似的小水珠,在晨曦中熠熠闪光。沿途见到很多不知名的鸟,对我们的到来,它们不惊不怒,大大方方,满不在乎地站在树桠上,不时地懒洋洋地一跳,有时候又调皮地落到离你很近的地方,然后又扑扑地飞起。它们拨起的风,直朝你脸上吹来。登山的路,曲折徘徊,时而陡峭,时而平缓,我们也有汗水和疲惫,好在一路上都有贴心的座椅,可供游人边休息边赏景。山里的空气十分湿润,清新中还带着花草的芳香,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呼吸着这样的空气,使人有一种超尘脱俗之感。
走着走着,突然看见路旁昂首肃立着一棵参天大树。这是一棵气势雄伟的古樟,树形高大,树干横生旁出,枝繁叶茂,老干上覆盖着厚厚的苔藓,旁边还有一株奇特的“藤缠树”,粗壮的藤蔓攀附在古樟树干上,藤蔓和古樟都蓬蓬勃勃地生长着。我在树下久久驻足,抚摸着布满青苔的表皮,心里不禁涌起敬畏和感动。这棵生长于荒野的香樟,从一株幼苗长成冠盖如云的参天大树,是一个多么神圣的生命历程啊!这漫漫长河中伴随它的是什么?是风霜雨雪,是雷劈电闪,是云卷云舒,是飞鸟花虫,是一代蹒跚学步到耆耋老者,是一代青丝又白发。它如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以气宇轩昂之态站立成永恒之姿,俯怜芸芸众生,静观世态人情。
山谷里,一道湍急的流水从密林丛中喷涌而出,哗哗的水声像一首动人的歌谣。小弟告诉我,这就是湘江源头。当我走近的时候,发现蓝天、白云和两侧的山峰都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把水、山、天的影子融为一体。岸边,绿草如茵,五颜六色的野花点缀其间,美不胜收。不时还有蝴蝶翩翩飞舞,为这幅静美图画增添一种动态美。小溪蜿蜒曲折,绕山越岭,千回百转,如一条银色的飘带穿梭在群山峻岭之中。它时而从石崖上跌落,时而从石板上滑下,时而又回旋在穴潭之中,日夜不停地向前奔涌。我脑海里回荡的都是“清泉石上流”和“欸乃一声山水绿”画面。我忍不住用双手捧起清澈的溪水喝了一大口,甜甜的、凉凉的,好舒服。记得,当年我下放所在的林场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那两年,每天喝的都是这小溪的水,还经常在这条小溪里洗衣洗澡,用这清澈的溪水洗去每天劳作后身上的尘土、疲惫和烦恼,同时,可以看到小溪里鱼儿成群,来往穿梭的欢快,还可以看到一片片枫叶悠然地飘落水中的静美。那时候,这清冽、甘甜的溪水,以母亲的温柔,安慰着我们,陪伴我们度过那个艰苦的年代。
我知道,小溪的水是从蓝山最高峰——三分石流出的。三分石又称舜公石,海拔达1822米,相传舜帝曾在这里开山劈河,把这里的水一分为三,形成三条小河:岿水、潇水和沱水,分别流向蓝山、宁远、江华三地,故名三分石。遥想当年,我们几个知青,在一个天高云淡的秋日,曾带着水壶、干粮,兴趣盎然地登上了三分石。站在高山之巅,令人不由自主地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情和“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心境。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昔日豪气干云的芳华少年,现在已经是“乡音无改鬓毛衰”了,时光之快,让人嘘唏不已。
湘江源里步步是景,我最喜欢的景致当数那个狭长的湖,放眼望去,碧水蓝天,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宛如一幅秀美迷人的水墨丹青。这里丛林掩映,繁花夹岸,碧水中飘着白云,天水相连,云山相映,云中有山,水中有云,呈现的是一种自然之美、朴素之美、幽静之美。看到它便有一种久违的亲切在心底涌动,我觉得,它是一种景观,更是一种资源;它是大自然的慷慨,也是一种家乡人民顺应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和智慧。我想,如果能化作山中的一棵树,或者是一棵草、一朵花、一滴水,永久地沉浸在这醉人的仙境,与它融为一体,该多好啊!
文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