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阳故城遗址位于新蔡县城北15公里,以韩集镇政府所在地为中心,东至吴桥、西至韩王庄、北至姬庄、南至李湾的一个方形地块,面积约1平方公里(约是明清新蔡县城的 2倍),属春秋故城遗址,也是隋唐州、县遗址,沿用时间约在千年以上,文物遗存十分丰富。《左传》周灵王三年(公元前569年)“楚因陈叛,驻军繁阳镇之”、周敬王十六年(公元前504年)“四月,吴楚大战,楚军败于繁阳”即指此地,权威著作《史记地图集》对此有明确标注。
但2012年以前,繁阳故城遗址未引起文物部门和文史工作者重视,既未列入文保单位,也罕有研究者提及。
2012年3月4日,时任新蔡县文联主席的笔者在研读史料的基础上,主动约请县文管所负责人一同到繁阳故城遗址考察,并请老家在韩集街上的老朋友王瑜做向导,得到韩集镇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次考察收获很大,极大提高了我们対繁阳故城建筑规模、历史地位的认识。
2012年8月,该遗址被公布为新蔡县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升格为驻马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繁阳故城在隋唐时曾为舒州和舒城县治所。《大清一统志》载:“舒城,废县,在新蔡北。”1994年版《新蔡县志》载:“舒城遗址,城址失考,似在县北15公里韩集。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舒城县,兼置舒州。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舒州,省舒城、澺水二县并入新蔡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置舒州,治新蔡;重置舒城县,治繁阳。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舒州,舒城县省入沈丘县(治今临泉县城沈丘集)。”今新蔡县文化艺术中心门前,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路名舒州路,即源于此。这个路名是2009年新蔡县民政局邀请笔者参与城区新修道路命名时建议取的。
历经战乱,繁阳城曾长期衰落。至明朝,始有韩姓人在此定居,逐渐形成村落、集市,名韩家集,简称韩集。清初以来,又有王姓、李姓等陆续迁入,繁衍日盛,使韩集成为明清以来县北重镇。代表人物有明代进士、四川兵备副使王惟善,清初拔贡、黄州府知府王猷著等。其境内还有商周早期文化遗址、县级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闹天寺,又称北泉寺,位于韩集镇彭庄东侧,遗址高1.5米、长55米、宽46米,文化层较薄,地表流散器物、残片较多。1969年,闹天寺被拆毁,改建为村小学。现已恢复旧观。寺内有一古槐,为明代所植,高3.4米、冠径15米、围5.1米,干空枝茂,为新蔡一奇。
繁阳故城出土的文物有兽骨化石、陶纺轮、蚁鼻钱及模具、灰陶、红陶、制铜钱、铜箭头、瓦当、汉砖、汉磨、骨簪、石辗盘、鱼纹砖、陶罐、井券、制砖、古井、古排水道、花纹地板砖、筒瓦、二龙戏珠碑座等。文物层厚达3米,古井特别密集,显然不是生活所需,而是加工业需要。当年我们去考察时,多数群众愿意把他们收藏的红陶、灰陶制品(多是汉以前的东西)无偿捐给县里,让我们带走,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带回,所幸我当时带了相机,全都拍了照。
目前所知的繁阳文物最著名的是繁阳青铜剑,国家一级文物。据《河南省志·文物志》载:“(该剑)1974年,出土于洛阳市西战国墓地,长45厘米、宽4厘米,上刻篆字‘繁阳之金’,刃部甚锋利,有象牙鞘。繁阳城战国时属楚地,在新蔡县北。此剑的出土,证明繁阳是古代冶铜基地之一。”
至于繁阳名字的由来,我曾与安徽阜阳文史界朋友多有交流。我认为,繁阳应是繁水之阳的省称。古时山之南、水之北皆为阳,阜阳学界均表赞同。但韩集附近并无大的水流,繁水在什么位置呢?阜阳学友胡天生告曰:繁水即今阜阳流鞍河上游,发源于临泉县庙岔镇境内,当地人至今仍称为繁河。繁在这里读婆,一如开封繁塔的读音。
进一步查阅史料得知:古时的繁水发源于葛陂(发音碑)下游,初称陂水——葛陂之水,春秋时改称繁水,俗称繁河,现在统称流鞍河。据安徽鲖城籍临泉县学者左天云介绍:“流鞍河和繁河是同一条河,春秋以前称繁水,战国时期有繁阳邑,战国末期改称鮦水,后有鮦阳。明朝地方志出现流鞍河,源于刘秀征王寻的故事。但究竟什么时候改名流鞍河?暂无考论。上世纪80年代以前,当地群众一直称谓繁河,上世纪90年代大范围治理后,官方的名字,加上年轻人对古代河流的遗忘,流鞍河的名字便保留了下来。其分界点很不明确,大概以姜寨北、鮦城南的鮦姜河以东称流鞍河,以西部分现在年龄大的人仍称繁河。”
陂水何以改称繁水?目前不太清楚。或许因陂是多音字,其中有婆的读音,亦或许与繁水古时发源于葛陂下游的三丈坡有关(陂、繁同音)。
至于流鞍河的来历,《临泉县志》有这样的记载:“(流鞍河)源于与河南省平舆县交界处的0911公路东侧丁店南……至(临泉)县城西入泉河。全长42.5公里。流域面积406平方公里。”又载:“汉光武征王寻,战于此河上游。失利。退时渡河,水流湍急,没马流鞍,至数十里的清杨馆(今李桥一带),方收散兵驻扎。继战之,取胜。呼此河为流鞍河。”
繁阳邑乃春秋时期的新蔡古地名,二千多年来,该处地形地貌多有变化,而安徽省临泉县庙岔镇与河南省新蔡县韩集镇虽然分属两省,却毗邻而居,都属于秦汉以前的古新蔡辖区。现在发源于庙岔镇境内的繁河,会不会是秦汉以前流经韩集镇境内的繁河改道北移?因汉唐以后,曾经方欲数十里的葛陂大湖逐渐萎缩,其下游的出水口也应该有所变化。虽然出水的大方向不变,但连接葛陂出水口的繁水上游河道因自然因素或人为诱导而有所变化,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新蔡本不产铜,繁阳何以成为举世闻名的春秋冶铜基地、隋唐州、县治所?盖古时以漕运为主,繁阳邑位于葛陂下游、繁水之阳,交通很方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修通的西起咸阳、东经南阳、新蔡等地至安徽寿春的东西大驰道,也是从繁阳之侧通过。见于《左传》的繁阳战事就有3处之多,可见此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总之,繁阳故城规模宏大,历史悠久。愚目所见,不过冰山一角而已,关于她的神秘面纱,还需要花大力气去探索、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