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当我走进石田古驿,李叔同的一首《送别》在我脑海里无数次萦绕着,它那古朴、自然而又略带凄婉的韵律深深打动了我。
你看吧,那红色的木质廊桥在领受了岁月风雨的洗礼后,如同一曲婉转悠扬的歌声,飘荡在群山之间,轻掠过湖水之上,千回百转。又好似五线谱将一幅幅美景串连起来,编织出柔美动人的乐章。
难道不是吗?走在廊桥上,清风阵阵拂来,水面平静如镜,成片成片的菖蒲在池边等待着佳人的到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站在廊桥边,那满地菖蒲的“绿”哟,与木质廊桥的“红”融合在一起,如红花绿叶,相得益彰,又如一首婉转的歌谣,温柔了岁月。
当然了,荷花荷叶与菖蒲比起来,也丝毫不逊风采。你看,那一池的睡莲,如水中仙子,红一朵,白一朵,粉一朵,点缀在墨绿色的荷叶中,神采奕奕,娇艳欲滴。就算是有的荷花还未开放,也并不影响游人赏荷的兴致。那一湖蕤蕤的荷叶挤挤挨挨,簇拥在廊桥边,好似一首汉乐府的《江南曲》在湖面上缥缈,意韵无穷。
廊桥弯弯曲曲,从湖心穿过,一直连接到湖对岸。走过一段长长的廊桥,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山边小路上,树莓像一盏盏小红灯笼招摇着路人,一行游人惊呼着拥上去拍照,嘴馋的忍不住伸手采下几颗来品尝。不知从哪儿飘来一股清香,寻着芳踪觅见一大丛野栀子花纵情绽放。尽管野栀子花白色的花朵小巧,稀稀疏疏的几瓣,但香气浓郁丝毫不逊家养的栀子花。摘一朵戴在发髻或放进包包里,可以香上好长一段时间呢。
石田古驿的美,不仅美在自然景观,更美在人文历史。
石田古驿位于阳新县枫林镇境内。之所以被称为“古驿”,是因为在宋代时,这里是通往江西的一个驿站。据史料记载,元丰7年,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去筠州(今江西高安)看望他的弟弟苏辙时曾路过此地,因风景优美,留宿一夜,便写下著名的律诗《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使石田古驿扬名。
溪流潺潺、青山如黛、竹篱茅舍、风轻虫鸣,这一切勾勒出一幅自然美与生活美和谐统一的画面。
我行走在铺满落叶的青石路上,继续探寻着历史的踪迹。那汩汩的山泉、疯长的藤蔓、满池的荷叶、茂密的竹林继续向我诉说着一千多年前关于苏仙的往事。据史料记载,苏东坡游经坡山时遇见一片毛竹林,竹林间一股清泉沿山坡顺流而下。那时正是笋壳脱落的时候,苏仙望着眼前的美景兴致大好,捡起一把笋壳捆成大笔,舀泉磨墨,在坡山崖壁上挥笔疾书写下了《扫石壁歌》,遂将剩下的墨倒入小池塘中,一池清水变成墨水,后人把这个小池取名为洗墨池。一池泉水至今不干。世人称苏东坡为文曲星,落笔有千钧神力,写到哪里,哪里山石就哗啦啦掉落,致使此地再也没有了岩石。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世人敬重东坡居士的才华才神化了他的形象吧。无论世人怎样出神入化地传说,有一点是肯定的:面对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命运多舛的苏东坡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值得世人学习。
巍巍青山终不老,连绵烽火铸传奇。登上石田古驿的古址烽火台,不难想象,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伍子胥面对点将台的将士时,那种挥斥方遒豪情万丈的形象有多令人激动!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石田古驿始终如一曲悠扬的歌声在我心头萦绕,久久不能散去。
作者:廖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