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旅游的我,一直记得这么一句话:那些美丽的山水,不去想死人,去了累死人,再去不是人。可是,樟桥于我,却是一个去了还想再去的地方。这个一汪碧水环绕的江南小村,仿佛春梦初醒的女子,慵懒,迷离,又像一幅水墨丹青徐徐展开,枝影横斜,暗香浮动,恍如一帘幽梦。
樟桥之美,美在古樟。
记得我第一次走进樟桥村,就被村边一排古树所震慑。数棵百龄以上的古樟,像一群巨人,撑着绿色的华盖,默默拱卫着这片热土。其中有一棵千年古樟,它的枝桠伸展开来,占有几亩地。五月的阳光下,那斑驳的荫凉,摇曳的树影,让人心旷神怡。想起庄子《逍遥游》里说的,“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这千年的古樟也算大龄了吧?在村子的中间,也有一棵古樟,称它“樟王”实不为过。它静静屹立在两溪交汇处,树干宛若虬龙,需几个人才能合抱,树高20余米,枝繁叶茂,绿荫满地,树身爬满了苔藓、藤萝。其中,一支横生的枝桠,伸到溪水的那一边,仿佛一座天然的木桥。以樟作桥,这应该是樟桥名字的由来吧?
樟桥之美,美在石桥。
“樟王”树下,有一座单孔石拱桥。远远地看,“宛在水中央”的那座小小的拱桥,是一弯月,或是一道虹,横亘在清澈的溪水之上,像梦一样真实。
桥墩、桥身、桥面,全部由青石砌成。桥拱两侧,藤萝缠绕,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桥下,一泓碧水,飞珠溅玉,悠然而过。关于这座桥的修建,还有一个美的传说,那是康熙年间,江西瑞昌秀才柯伍,将爱女嫁到樟桥,见这里溪阔水丰,却无桥通行,当地人只在樟树身上搭桥而过,于是慷慨解囊,于“樟王”树下,修建了这座石拱桥。走过石拱桥,来到溪的对岸,我记得这里原来有一处的破败的古亭,“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这里是古人过江西的茶马古道,这亭子应该是供商旅避雨休憩的吧。现已修葺一新,新亭散发着悠悠古韵,与古樟、古桥、融为一体,倒也相映成趣。
樟桥之美,美在灵泉。
这里是劲牌酒厂的水源地。水是活水,流入樟桥村的有两条溪水,分别是坳上的翟湾泉和泉口的座溪泉。从幕阜山脚下流来,在樟桥交汇。溪流从家家户户门前穿过,再流出村庄,一部分通过管道流进了亚洲最大的白酒基地枫林酒厂的车间,一部分注入富河,汇入长江。
溯溪而上,沿着一条新修的路,走十来分钟的路程,就到了“座溪泉”。“座溪泉”三个红色的大字,书写在一块直立着的巨石上。我们听到万马奔腾的巨响,那是泉水从高处跌落下来,变成一段段水瀑,奔腾而去。我们找到源头,原来活水是从高高的山崖的罅隙里流出,在石崖的底部,汇聚成一股清泉,一泓清池,成半椭圆形,清澈见底。拦水坝上,散落着一个个分水的石礅。醉美枫林采风团的一位网红摄影师大喊,拍电影啦,拍电影啦。一位帅哥与一个美女,手牵手从石礅上走过,一步三回头,含情脉脉,演绎着泉口之恋。快乐的笑声,惊飞了一只白鹭,从绿盈盈的水田里腾空而去,落在旁边的腊米林里。
灵泉是樟桥的血脉,让这片土地更加丰盈而肥沃。这里盛产地道药材腊米而出名,这种植物,因多生长在吴地,所以又称为吴茱萸。樟桥的村民,家家户户都种植吴茱萸。吴茱萸的叶子长得像圆圆的铜钱,当地人都称它为“摇钱树”。枫林镇副镇长赵彧告诉我们,种植是当地村民的“致富产业”,枫林镇正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腊米产业基地。
樟桥之美,美在夜色。
夜幕降临了。樟桥的夜宁静而安详。沿着新修的柏油路滨港大道漫步,听着潺潺的流水,闻着腊米的清香,仿佛置身于现代的桃花源里,感受着画里樟桥的诗意。与樟桥毗邻的坳上村,有一座网红山野露营地,可以吃烧烤,也可以唱歌。白色的帐篷,绿色的草场,熊熊的篝火,弯弯的月亮,有乡愁,也有温暖。文友端着一瓶罐装啤酒,一个人走在草场的边缘,望着天上朦胧的月亮,一步一步,在行走,也是在沉思。而他的旁边,竖着一块蓝色的牌子,上面写着:我在坳上很想你。那意境,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惬意与暖暖的诗意。
离开樟桥了,我向村旁那棵古樟挥手作别。而座溪泉的流水,一直陪伴着我们的车队,依依不舍,一路相送。古樟,古桥,古亭,古溪,在我身后依次后退,隐藏在那叠绿荫里。在我回头的一刹,溪边一个浣衣女子直起身来,在中午的阳光里,她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甜美,那么的幸福。
梦里樟桥,是枫林镇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子,慢慢撩开了她洁白的面纱,露出了她绝世的容颜。
作者:李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