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一个周六下午,天气晴朗,阳光和煦,我与内人、女儿驱车前往东城镇石仑村的那龙河畔踏青,感受美好春光。
车到那龙河畔,发觉那里成为游人休闲游览的好去处,已有不少车辆停在停车场上,游人在草地上搭起帐篷,有的摆开茶具煮茶,有的在烧烤野炊,有的围着打扑克,有的正拍摄河上风景,各自享受曼妙时光。
伫立河边,但见河面宽广,河水静静流淌,景色宜人,河上白鹭翩翩,给那龙河增添生机与活力,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画卷。
河畔铺设着一条红蓝白相间的碧道。我们沿着碧道漫步,不时听到鸟鸣,感受从河上吹来的阵阵清风。路边青草茂盛,有原生态的,也有人工栽种的,绿意盎然。我不禁吟诵起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并跟女儿解释起这句诗——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表达了王安石感叹时光一年一年地过去,不知何时才能辞官归隐故乡之意。女儿听后,说“春风又绿江南岸“应有引伸义,可解释为有如春风的新政策,不断为民造福。我点头称是。
我们继续前行,只见河岸边有数人竖起太阳伞在垂钓。垂钓是个好活动,就算钓不了多少鱼,能达到怡悦身心的目的,也心满意足了,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绿水清风也。
碧道上,不时见到儿时熟悉的苦楝树,枝繁叶茂,开出繁密的淡紫色花朵。我想起许多古代诗人都曾赋诗赞美过苦楝树及其花儿。比如北宋王安石的《钟山晚步》:“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元朝朱希晦的《寄友》:“雨过溪头鸟篆沙,溪山深处野人家。门前桃李都飞尽,又见春光到楝花。”元末明初杨基的《天平山中》:”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据 《花镜》上说:“江南有二十四番花信风,梅花为首,楝花为终。”楝花是江南二十四番花信风之尾,楝花谢尽,花信风止,便是绿肥红瘦的夏天了。时光匆匆,稍纵即逝,当爱春惜春,莫虚度光阴。
碧道边建有一处观景台,我登上观景台,眺望那龙河,视野广阔,那龙河源远流长,蔚为壮观,真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之感。
本想继续沿着碧道前行,但碧道很长,仿佛没有尽头,一家人便沿途返回。路遇已经退休两年的同系统一位同事,正与他十多位老同学也慕名河畔来踏青。我遂想起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个晚上,邻村放越剧电影《红楼梦》,我们村里男女老少都去看,回来时,人们在路上打着手电筒行进,长长的队伍成了一条“火龙”,我母亲也在其中。有一位妇女看到了我母亲很是惊讶,因为她素来认为我母亲是个文盲,只会一味干农活,什么都不懂。现在看来,是那妇女不懂,她不懂得美好的东西任谁都想去追求去欣赏这个简单的道理。
正如这那龙河畔的春光,令人陶醉。
卢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