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保护最完整的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南门侯建大街,坐北朝南,翠柏红墙,两棵古榕为屏,一对石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上方写有“汉昭烈庙”。
成都武侯祠占地面积56亩,主体建筑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武侯祠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五重建筑中以刘备殿最高,雄伟壮丽。西侧为三义庙和刘备陵园。祠内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
跨进大门便是绿树掩映、鲜花艳目的庭院,一条长50米的甬道直通二门,路两侧各有碑廊。东侧廊内那通唐碑,全称为《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立于石板路右侧的碑亭最南端。此碑刻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石碑正面刻铭文并序言,碑阴刻武元衡一行27人的职务和姓名。西侧为明碑。穿过第二门是深约50米的四合院,门上悬匾写着“明良千古”,长廊壁上嵌有岳飞代写的前后《出师表》石刻,刻石刻工精良,字体行草,笔力遒劲。
刘备殿高大雄伟,掩映在森森翠柏之中。殿堂七间,有正殿、偏殿和边间。刘备殿内,平台中央放置着一尊铁鼎,为明成化十年(公元1483年)铸造,铸工精细,两耳各铸一龙,张口相向,均以双爪抱住鼎口,鼓起的鼎腹向上,祥云练绕,数条浮雕游龙嬉戏云间,三只鼎足为双角怪兽,有力地承负着近千斤的鼎身。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和部将周仓、赵云的塑像。刘备殿前东西廊庑内共有蜀汉当时文臣武将的塑像28尊:文臣廊内有14尊,以庞统为首;武将廊内有14尊,以赵云为首。
过了刘备殿,下11台阶,穿过庭,又是一座四合院,东西南三面以回廊相通,正北是诸葛亮殿。殿上悬挂着清康熙帝第17子宗亲王爱新觉罗的题匾“名垂宇宙”。诸葛亮殿内有两角峙立钟楼、鼓楼,东厢为书房,西厢为客厅,室外迥廊,可以凭眺绿水涟漪的荷花池。诸葛亮端祥地坐在正中的龛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端肃清正,凝神沉思,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范。
出诸葛亮殿,就是三义庙。三义庙是祭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的庙宇。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有四进五殿,规模宏大,在市区中心的提督街,因城市建设的需要,1997年迁建于曹营坝。与武侯祠的建筑风格和内容一致,屋顶为单檐硬山式,青色简瓦覆盖其上,木石抬梁式结构,立柱及柱础均为石质;正殿是刘、关、张的泥塑坐像,廊房两壁新增加10幅三国故事线描石刻画,这些都增添了武侯古祠的内涵。
从三义庙西行,过小桥,经桂荷楼、琴亭,进入翠竹簇拥的红墙夹道。夹道尽处,是刘备墓。刘备墓史称“惠陵”,是唯一可确知其位置的三国帝陵。刘备生前仁慈爱民惠民,故曰“惠”。刘备死于公元223年,葬于惠陵,历代王朝都设守陵户,砖墙环护,墓上绿荫覆盖,墓前有碑和寝殿。据史书记载,刘备墓中还葬有刘备先后死去的甘夫人、吴夫人两位皇后,是一座合葬墓。
盘桓在武侯祠,仿佛荡悠在1500多年前的历史长河。忆当年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代臣君并肩闯下江山,到头来只留下翠柏红墙;古人虽离去久远,但所留下的丰功伟绩和文物,却可警示后人。
唐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