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骑楼街夜景。
位于粤桂交界处的广西梧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4000多年的灿烂文明。在当地一位世居骑楼城的友人引导下,我们驱车来到梧州市老城区,借着明亮灯光,夜读骑楼城。
漫步核心街区,但见原本墙体灰白、斑驳的骑楼,被灯火渲染出璀璨迷离的色彩,如梦似幻地向远处延伸,似在唤醒往日的辉煌。那高耸的牌坊,闪亮着“中国骑楼城”五个大字,更在默默告诉游人,这里骑楼的与众不同和不同凡响。
骑楼最早出现于欧洲,是近代一种上楼下廊式的沿街建筑,骑楼下廊即人行道,既遮阳又防雨,远远看去,像“骑”在人行道上,故曰“骑楼”。这种商住一体的骑楼,在东南亚和我国南方曾盛极一时。
我曾见识过不同地方的许多骑楼老街,格局几乎如出一辙,但像梧州骑楼老街规模如此之大,保存得如此完整的,却不多。据介绍,梧州骑楼城现存的22条原汁原味的骑楼老街纵横交错、连袂成片,把560幢骑楼围合成一个庞大街区。鼎盛时期,骑楼老街曾有大小商号1500多家,这也是梧州骑楼老街之所以号称“中国骑楼城”的主要因由。
踱步店铺林立的五坊路,闪烁灯光下,两旁一字排开的两列骑楼互为呼应,任凭西江浪花起落,依旧岿然不动,处处写满古风雅韵。那些传统的中式花窗、砖雕与西式的罗马柱、拱窗、圆顶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当我把目光锁定在二楼外墙时,却有了意外收获——但见二楼下方的砖柱上,上下各镶嵌着一个铁环,如同两条整齐划一的直线紧贴在骑楼临街外墙,那锈迹斑斑的身影,像隐藏着什么秘密。
梧州因水而建而兴,珠江干流西江从市区蜿蜒而过,并与桂江、浔江在此千里相会,铸就了一方“扼三江总汇,把两广咽喉”的独特水土和横贯东西、通江达海的“水上门户”。历史上,梧州凭借着西江这条黄金水道,曾是全国最先对外开放的商埠之一,更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接点。
1897年,梧州被辟为通商口岸,于是不少南来北往、东来西往、嗅觉灵敏的商贾抓住商机,选择在“三江总汇”的岸边落脚,一幢幢中西合璧的骑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也逐渐成就了如今已走过百年风雨仍鲜活世上的骑楼城。
不过,水兴能城,也能淹城。过去的梧州,常有洪水淹街的现象,且常淹至一楼大半楼。当洪水入城时,骑楼城内的商家就会划着小船,带上货物沿街巡游,而楼上的住户则从二楼特设的水门放下竹篮购买生活必需品,那些铁环就是为栓船而设的,相当于码头上的缆桩。
如今,随着防洪堤的修建完毕,梧州洪水淹街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但骑楼上那些依旧牢固的铁环,虽然失去了往日光彩,却像一双双会说话的眼睛,在向游人默默述说着骑楼城的沧桑往事……
夜幕下的骑楼城,最热闹要数步行街了。这里攘攘熙熙,人声鼎沸,各种特色小吃、老字号集于一街。在众多美食中,纸包鸡是梧州一绝和饮食名片,其独特的烧炸工艺,远比骑楼城古老,那香而不焦、油而不腻的味道,再呷上一口绝配六堡茶,真是舒心爽口快意。
走出骑楼城,朦胧的西江岸边矗立着一幢幢崭新的高楼,在古今文明的交织、碰撞中,骑楼城已相形见绌,但世居那里的梧州人,却依然谨守着曾有的古朴与辉煌。
陆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