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县的天书峡谷、长坪水韵瑶寨,早早地不断有人在我耳边强调它们的美丽与幽静,我常常心向往之。近日,我终于走入蒙山,用双脚去感受那片被人们用醉美语言形容的土地。
出发时是雨天,到达蒙山县,漫天漫地湿漉漉的印象。但也正是这样,两天旅程,我更为淋漓尽致地领略到蒙山最大的特点——以水营造风致,因水成韵,意蕴深长。
蒙山县城小而精致、安静。白日里漫步街头,少见车辆满街的拥挤,行人的脚步笃定缓慢,店铺也不喧嚣,在安静的交易中迎接一天的晨光。晚上车声渐寂,行人三三两两,似乎都在欣赏什么、咀嚼什么,不急不躁,仿佛要把生活的滋味细细赏玩,直至领略一应细枝末节。
雨后的湄江成为这个安静小城的反衬。那汤汤的江水只管奔流,水面的起伏穿越整个市井。从街道走下数级台阶,便到达江边亲水步道,漫步其上,脚边便是湄江之水,水汽可直侵肌肤,这是湄江对初到者开放的姿态。走在湄江边上,看着它的流动,听着它的声音,一直沿江走着、走着,由着天上坠下的雨线连在伞上、连在江面上,甫到蒙山的初印象逐渐由这两股水汽牵连着,成就一份亲切。
蒙山县内水资源十分丰富,大部分河流均汇入湄江。是以我想象中的湄江便如一棵大树的主干,两旁枝干良多,兼收并蓄之下,粗壮豪气天然而成,奔流在梧州辖区内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一个县内,集瑶、壮、苗、侗、回等多民族敦厚淳朴之风,孕育出抗法英雄苏元春、老一辈革命家陈漫远和新派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这样拥有铮铮作响名字的人,发生过太平天国封王建制这样具备历史重量章节的事件。走到长寿桥下,河水通过桥墩,发出轰然声响,脑内便自然而然把这些名字、这一事件再过一遍,作为对湄江千百年奔流所见所闻、所生所养最自然的反应。
横跨湄江的长寿桥与桥边的长寿阁,让湄江拥有另一种韵味。蒙山是中国长寿之乡,2013年获得这个称号时,当地有20多位百岁老人,他们的姓名照片与信息编入《魅力蒙山》一书。翻开书看那些苍老的面容,无论是107岁还是100岁,都有着平和的表情、带笑的眼神,正是蒙山这满城绿、一江水的极好呼应。
在蒙山,长寿文化十分盛行,长寿桥和长寿阁,是承载这一文化的集中体现。长寿桥始建于明朝,当前所见为清嘉庆年间知州玉麟重建,以“桥既福寿于人,亦必长寿”得名。长寿桥为风雨桥形制,以绿色琉璃瓦饰顶,桥上三座桥亭打破直线结构,生发一股江南气息。走入桥内,但见青石铺设桥面,白石雕成栏杆。抬头往上看,满是细细的国画彩绘,梁上画小幅的远山、白鹤、松柏、骏马之属,梁与梁之间,大幅画着寿翁与仙童、松鹤延年、丛菊映秋霜等画作,中间桥亭的天花上,四周红色寿桃环绕,当中一个大大的“寿”字,镂空的笔画,内里满是各种笔画结构的篆体寿字,把长寿桥的精魂彰显到极致。
站在桥栏边极目,白日里看远山近水,夜晚则观彩灯熠然,皆有所得。夜幕下的长寿阁流光溢彩,成为湄江倒影中最为亮眼的一道风景。长寿阁高五层,层檐叠瓦,姿态欲飞欲扬,下有白石雕刻栏杆回护,仿如一位仙风道骨的长者,端坐湄江之滨,用柔和的眼神端详这片温暖的土地、这道激情澎湃的江水。去看长寿阁是晚上,只一楼开着门,里面坐了几个玩乐器的人,应是合练一首曲子之余,悠闲地聊着,看到我们进来,都点点头,像是知道我们此来的目的。室内古色古香,正面墙上满墙都是老者的照片,旁边有文字,细看之下,正是蒙山百岁老人的图文,与《魅力蒙山》一书相呼应。
身处蒙山,只要走出门去,每日都会绕着湄江走上几个来回,两日里,便觉湄江已由一名印象深刻的长兄转变为一位熟稔有力的长辈,正用其包容有量、豪情满怀、延绵不息的意味,不断感染我的心气、润泽我的精神,成就一份天然与人性交缠之韵。得此韵,心下豁然,态生从容,人淡如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