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因送女儿到廉城找同学。回程时,特意去了一直想去的谢鞋山踏春。
谢鞋山在廉江市廉城镇东南6公里处谢鞋村高山上。光绪15年刊本《高州府志·卷四》载:“谢鞋山在县东南,高数十丈,尖翠冠绝。明编修杨钦读书其上,有石棋盘。”又《石城县志》 载:谢鞋村初名茨桐根,村人杨钦才思敏捷,勤奋好学。明永乐甲辰年,二十多岁的杨钦便进士及第。受皇帝赏识,杨钦被钦点为翰林院编修。因不习惯官场,便提出辞官返乡。皇帝挽留不住,便恩准了。皇帝深知杨钦家乡山上盛产荔枝并有书院,故临行前,特意赏赐龙头绣鞋一双,便于日后登山。杨钦返乡后,为感激皇恩,就把茨桐根村改名为“谢鞋村”,把村后的狮子山改为“谢鞋山”。
谢鞋山是廉江市近年新开辟的3A旅游景点,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吸引了远近的游客。
来到山脚下,只见一座典雅牌坊横亘山下,两堵灰黑色仿砖大墙,墙上是黄色琉璃瓦。门口正中上是富有岭南建筑特色的辘筒瓦面,博古屋脊,脊面四角为翘起的龙头。檐下长方形斗拱上书“谢鞋山”三字,字体苍劲飘逸,磅礴大气。
抬头望山,山上绿树遍布,古木密集,郁郁葱葱,像镶嵌在广袤大地上的一颗硕大翡翠。正在沉思,一导游正带队进去,我拿着门票随之进去。
从牌坊往右走,只见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通向山顶,大有曲径通幽之妙。循着小道往前走不远,便是“杨钦故居”。这是一座约50平方米的小四院。内有厅堂、寝室、书房、子弟房、会客厅、天井等。是杨钦曾经居住、学习、生活、交友的地方。小四院砖木结构,青石灰瓦,飞檐翘角,显得朴素淡雅。门口高挂着皇帝御赐的“翰苑流芳”牌匾,蕴含厚重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刘钦清廉的高尚品质。人们不禁驻足瞻仰,感慨良多。
穿过“杨钦故居”便是“明朝古村落”。这是复制明朝时期的谢鞋村。从“古村落”可以看出,明时的谢鞋村民居比较简陋,普通人家多为一房一厅,室内陈设着简朴的农家杂物:碗碟、坛罐、犁耙、算盘、鱼篓、谷斗、水车、斗笠等。望着这些古时的生产生活用具,不禁勾起了人们对悠悠岁月的缕缕回忆与联想。
从古村落出来,我们继续踏上小路往山顶走。小路两旁古树参天,尤其是野生古荔枝树散布其中。从挂在树干上的小牌子可知,这些古荔枝树都在550年到600年间。众多的野生古荔枝树中,有的一个树桩竟然分出三四枝,蜿蜒曲盘,虬枝横斜。还有一些大树的粗大的枝干伸出来挡住去路,我们不得不绕道而行。古树形状各异,姿态不一。有的一指擎天,如宝剑横空出鞘、冲向云霄;有的盘曲而上,似仙女起舞,婀娜多姿;有的纵横交错,交头接耳,相依相偎……仰观天空,竟不见天日,只有缕缕暖阳隐隐约约、稀稀疏疏从叶缝中洒落下来,斑斑驳驳,色彩斑斓;俯视地面,野花摇曳,满眼碧绿。石头在剑麻、芒荆的摇曳中露出一角,一些蕨类植物攀附其上。山中野果树颇多,有苓蛹、黑榄、黄榄、稔子等;当然,最令人嘴馋的还是荔枝。可惜,我们来得不是时候,只好望树唏嘘。
山中野生荔枝林,是我国内陆的珍品。每当阳春三月,山上荔枝花海若霞,蜂蝶翔集,鸟语花香,蔚为壮观。山里负离子高,空气特别清新,阵阵山风夹着淡淡的花香,一股脑儿钻进鼻子,直通脑门,沁人心脾,惬意无比,令人如痴如醉。此时,我毫无顾忌地闭目深呼,大口大口地吸吮这芳香馥郁的满岭清香,积抑于心的浊气、燥气缓缓地宣泄于林间,融化于空气中……
我们观看了谢鞋山泉,经过了滴水观音,随着崎岖山道左拐右转。路越来越陡,手脚并用爬上了顶峰,只见眼前豁然开朗。不知谁大声喊:“到文秀塔了!”文秀塔位于谢鞋山巅,高九层约51米、塔座直径26米;气势恢宏,格调典雅,既有京都宫殿之雄奇,又有江南园林之灵秀,被誉为粤西旅游文化第一塔。
塔旁有一拱门,穿过拱门便是翰林书院遗址。这是杨钦金榜题名前读书的地方,更是他告老还乡后传播文化之地。这里有他讲学会友的铜像、石椅等。这里乱石密布,苔痕斑驳。乱石中有一大块酷似椅子的石墩,就是翰林石椅。据说,这石又叫“开窍石”,往石椅上一坐,就会变得聪明。坐在石椅上,听林涛轻啸,鸟雀互鸣,确实惬意! 据《石城县志》 载:当年杨钦辞官归隐,在这里建起谢山书社,并约儒生讲经说义,题吟作赋,教育乡童,为家乡传播文化作出了贡献。 数百年过去了,当年书声琅琅的书社,也随着岁月消逝而只剩下一堆乱石了。
杨钦的诗文清新,隽永,有两首刻在文秀塔正门两侧石碑上。他的《言志归山诗》:“曾沐殊恩入翰林,翰林风月未关心。瀛洲影射孤鸿渺,鳌禁难拘野鹤临。烟雨壹蓑流舜泽,风花两味壮陶襟。茅檐高出千峰首,凡鸟归来没处寻。”广为传诵。不能不对他宁可归隐山林而不入浊流的行为折服。
伍爱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