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峰上的摩崖石刻。
岑瑛所镌刻的“云深”二字。
八仙山风光。
元旦前夕,同在宜州区老年大学诗词班消遣解闷的北山云浪先生劏猪迎新,受他的盛情邀请,我和罗启贵校长、谭为宜教授以及宜州诗词学会秘书长韦永洁、诗词班学员王羽平,同车一路前往。有罗启贵校长做向导,我们抄近路走,省了不少时间,因此有机会顺路游览了大八仙地界上闻名遐迩的镇夷山和靖远峰。
镇夷山即屯蒙村的后龙山,山不很高,就是一座不到百米高的小山,山下横亘着一两百户人家的屯蒙街。通往摩崖石刻处没有石径,我们穿过一农户的菜园,沿山脚陡坡,顺着石缝往上攀爬,约十来米即到石刻下方。抬头仰望即可清晰看到距离十来米左右的“镇夷山”3个大字,罗校长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摩崖石刻十分熟悉,可以把石刻的序言及落款一字不落背出来。据他介绍,石刻是明永乐二十一年岁在癸卯冬十一月,钦差总兵官镇远侯顾兴祖所勒。碑文序言为:“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岁在癸卯冬十一月,钦差总兵官镇远侯顾,于此驻军平定蛮夷,因名其山曰‘镇夷’,勒石以记。”据考证顾乃顾兴祖(?~1463),字世延,明朝开国名将顾成之孙,明朝镇远侯。永乐年间,袭爵。明仁宗即位,任总兵官,讨平广西蛮叛,降附甚众。宣德年间,交趾(今越南)黎利反叛,因为拥兵不援助平叛,逮下狱,逾年释放。正统年间,总五军左哨兵,不久总操神机营。随同明英宗北征,土木堡之变逃回,定为死罪。也先兵逼近京城,充任副总兵,参与京师保卫战,授都督同知,把守紫荆关。景泰三年(1452年)因受贿,复下狱,不久释放。因有立皇太子功,授予征远伯。天顺初年,复镇远侯,守备南京死。“镇夷山”石刻下方,还有两方摩崖石刻,一方是“屯蒙街建立市场碑”;一方是“宜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屯蒙后龙山石刻”标志碑。
随后我们又前往大八仙山看“靖远峰”。靖远峰摩崖石刻,刻在半山腰白石崖壁下的山洞里,山洞呈半敞开形,洞高约20米,宽约30米,深约15米。大八仙山的老百姓就着洞口修成一个神龛,供奉着八仙及观音如来等神祇。神台上摆放着各种经文之类的印刷物。神台旁还堆有不少小靠背椅,估计是老百姓春社或秋社时前来祭祀所用。崖壁的左边(东南边)刻有“靖远峰”3个大字,正中的天蓬上刻有“云深”两个大字,周边还有不少摩崖石刻诗文。“靖远峰”3个字高238厘米,宽79厘米。乃明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胡智所勒。胡智,字子愚,浙江会稽人,明永乐进士。正统十年,时任广西按察使司副使,出巡庆远府,随总兵官柳溥到达宜山县屯蒙乡八仙堡,镇压民乱。
“云深”二字高174厘米,宽340厘米,离台地5米。为明成化岁次丙戌(1466年)所刻。作者乃岑瑛,明代广西土司官。据考,岑瑛明英宗朱祁镇正统间,任思恩府知府;明宪宗朱见深成化间,授骠骑将军广西都指挥使。摩崖石刻文为“昭勇将军指挥使彭举书:云深。时成化岁次丙戌(1466年)孟春月口日,骠骑将军广西都指挥使岑立。”明永乐间(1403年—1424年)任庆远卫指挥使彭举在会仙山白龙洞口所镌刻的摩崖“云深”二字,高170厘米,宽395厘米。二者字体大体一致,显然岑瑛是模仿彭举所为。
据考证岑瑛(1386年—1478年),字济夫,明朝广西土司。关于岑瑛的家世,史书语焉不详,或自相抵牾。据明朝《土官底簿》等记载,岑瑛于明初出生在一个土官之家。他的祖父岑坚,原为田州府(治今田东县祥周镇祥周村旧州屯)知府。伯父岑永泰、父亲岑永昌,先后任思恩州(治今平果县旧城镇)知州,其时思恩州隶属田州府。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岑永昌患病,由次子岑瑞代理州务,3年后岑瑞正式继位。永乐十八年(1420年),岑瑞去世,岑瑛接过兄长的州印,开始了他非凡的政治、军事生涯。明政府于正统四年(1439年)将思恩州从田州府独立出来,升格为府,岑瑛任首任知府。思恩升府后的次年,宜山县的八仙诸峒被划入思恩府,入籍民众达660户。又过了4年,宜山县的大安定、小安定又被划归思恩府。
地盘扩大了,辖地升格了,岑瑛的官衔也迅速提高。他1420年任从五品知州,此后一再升迁。1454年,被授予中奉大夫,为从二品散官。1459年被任命为通奉大夫、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使的辅官,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副司令员),至此,他才将思恩军民府知府的大印传给儿子岑金遂。不久,岑瑛又被提拔为正二品的都指挥使(相当于省军区司令员),成为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被时人称为“土臣之英杰者”。
其他摩崖碑刻大部分年代久远,非经过特殊清洗均难以辨认。好在施铁靖教授所编《宜州历代碑刻集》已收录了大部分,可以查阅。
一座镇夷山,一座靖远峰,都是明代早期的文物,而且都是军人所为。看后令人心情很是压抑,望着两个大大的镇字,令人很容易联想起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500年的孙猴子的形象,令人背后发凉,头皮发麻!
想当年,这两位为了使皇帝能睡安稳觉而南征北战的将军,率领官军扫荡所谓“南夷”后,先后登上屯蒙地界的这两座山峰,勒石为碑,用以昭示“天下之土,莫非王土”震慑八方之王威,宣泄征战者胜者为王者之气概,可谓踌躇满志,不可一世也!而广西本地土官岑瑛步庆远卫指挥使彭举之后尘,镌刻“云深”二字,则大有狐假虎威之嫌。
勒石为碑,“封狼居胥” ①,自古以来都是征战者获胜之后所为。然看后令人感到喘不过气来的是一个“镇”字和一个“靖”字。镇者,《说文》义为重、为压,引申为镇压。《玉篇》作“安也、重也、压也”讲,即用武力维持安定的意思。“远”即指边远边疆地区。“镇远”,即用武力镇压边远地区民众,以维持边远地区的安定。“靖”字是使秩序安定,平定(变乱)的意思。“夷”,旧时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为夷,“靖远”与“镇远”的意思是大体一致的,都是用武力镇压边远地区民众,以维持边远地区安定的意思。
想当年,世代居住在这一带的先民们,都是被封建王朝视为未开化的“南蛮”,朝廷先是以武力开疆拓边,血腥镇压敢于反抗的人。然后以武力维护封建秩序,此乃“镇夷”“靖远”之谓也。而岑瑛所镌刻的“云深”二字,则是明王朝以夷制夷的典范,纯属学猫画虎之作。考察他的历史,我们发现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宜州土豪黄祖记与思恩府土知府勾结,欲割永定与述昆州等地给岑瑛,宜州知县朱斌备为巴结岑瑛,同意割让两地给岑瑛,但地方农民领袖韦万秀为首反对割地,反官府迫害,举行了农民起义,这就是广西著名的“庆远起义”。这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斗争历时五十多年之久,明王朝先后调兵遣将进行多次镇压,均无果而终,双方都付出惨痛代价。最终明王朝不得不采取妥协办法,收回割地,安抚农民义军,分设三个土司辖区,这也是宜州土司制度之始。大八仙为明军进剿农民起义军的驻扎地,其山之崖壁上多处留有当时带兵将领们的记事石刻和诗文题字。可见岑瑛在大八仙山崖石壁上镌刻“云深”二字是在他成为朝廷鹰犬之后所为的,这是有史为证的。
然则,得民心者得天下。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焉?明代统治者以为勒石以镇,就可以世代为王,一统天下。而今“镇夷”“靖远”石刻清晰依旧,而明王朝连同后代的清朝、民国却早已被人民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自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历代统治者大体上都是尊孔的。然而如何对待边疆少数民族,他们却不太听老夫子的话。《论语》中有一篇“季氏将伐颛臾”,详细记录季氏将伐颛臾时与孔子的精彩对话。冉有、季路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们的主子季康子准备用武力讨伐颛臾,又恐出师无名,于是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孔子说,这恐怕是你们的过错吧,颛臾过去先王曾经把他们当做祭祀东蒙山的主人,且在国家版图之内,为什么要武力讨伐他们?冉有、季路理屈词穷却一再狡辩,孔子对冉有、季路作为家臣而不能制止季康子武力讨伐少数民族颛臾,反而为虎作伥的做法提出严厉批评:“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意思是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对于未归顺的少数民族颛臾,孔子明确指出:“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意思是边远地区的人民未来归顺,就发扬文治教化来教育他们,使他们归顺;使他们归顺之后,就设法让他们安定下来。
孔夫子说得多好啊!好一个“修文德以来之”!好一个“既来之则安之”!
倘若明代统治者能按老夫子的指示办事,就没有平定“蛮夷”之事了,而“镇夷山”“靖远山”之摩崖石刻也就无从谈起。想想在相隔不到5公里的两座小山包上,前后间隔仅13年之短,就先后出现两块平定“蛮夷”的摩崖石刻,可见当年“蛮夷作乱”之频繁和前赴后继之勇气!而朝廷先后调兵遣将,大兵压境,围追堵截,血腥杀戮而在所不惜。设想在冷兵器时代,其恐怖的杀戮场面该是多么的惨烈!更何况烧杀掳掠、殃及无辜,真乃“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下得山来,已是正午,衬衫已被微汗渗透,脑海里依然浮现着官军追杀农民军的惨烈图景,耳际间仿佛萦绕有千军万马的冲杀声和鬼哭狼嚎声。我们来不及休息,就直接驱车穿过一望无际的甘蔗林往小八仙赶。尽管罗校长是本地人,我们也曾经来过几次,但车子一进到村庄,就被眼前纵横交错的村中水泥路弄迷糊了。只好借助卫星导航和电话求助,中途还下车问了老乡两次,方才到达必轩老师家。
必轩老师人缘广,乐交好友,来客颇多,大多是宜州诗词学会的诗友、老年大学诗词班的学员以及他先前的同学同事,真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宜,高朋满座。
稍事休息,我们几个即前往旱地改水田的田洞参观,这里确实很宽敞,大约有两千多亩,一望无际。据说是某个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后,投资改造的。田洞中间修了几条笔直的水泥路和四通八达的灌溉水渠。耕作全部是机械化,无人机播秧撒种施肥杀虫,收割机收割,成为农村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样板田。回来的路上,我细心地观察了村容村貌,整个村子楼房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一栋栋单家独院的楼房,装修得富丽堂皇,屋顶的琉璃瓦在阳光的映照下耀眼夺目,与城里的房子简直没有什么区别。尤其是每家每户的窗外都悬挂着空调外机,特别令人眼馋。1997年,我有幸游览深圳第一村时,第一次见到农户家家户户的窗口都挂有空调外机时,感到惊讶不已。想到只隔二三十年的功夫,我们这些穷乡僻野也发展到这样的水平了。村里的水泥路更是四通八达,村中间还开设有小卖部、米粉店、猪肉摊。小商贩们则开着三轮车拉着小商品和时鲜果子满村游荡,开着小喇叭叫卖不停,好一派温馨祥和的气氛笼罩着整个村庄。我曾三次造访小八仙屯,每次都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这说明,有了好的制度保障,只要勤劳肯干,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农民的日子就会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展望未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振兴。
既是诗友聚会,今天的活动自然与诗词有密切关联。吃过筒骨稀饭,大家集聚在蓝老师的堂屋里,边吃着时鲜瓜果,品尝着新鲜的香喷喷的猪血肠,边表演着各自准备好的娱乐节目。有的吟诵自己创作的诗词,有的朗诵经典诗文,有的跳民族舞,有的亮嗓唱民歌,不一而足,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加上主持人是刘三姐歌谣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传人——一代歌王黄月霜,她开口成章,运用娴熟的山歌语言来组织整场活动,风趣而不失幽默,常常令人笑得前俯后仰。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虽然来客从年龄上看有少有长;有来自四面八方,认识和不认识的;有从事不同职业的,但是对诗词的共爱好和追求,使大家一见如故,聚集一起,其乐融融,兴致盎然。一直闹腾到香喷喷的扣肉、糖醋排骨摆上餐桌,大家才转移阵地,开辟新的战场,美美地品尝着农家豢养土猪的美味佳肴。
回来的路上,我们顺路参观了河池学院新区校址。这是河池新开工的重大项目,新校区占地面积2450亩,计划投资27.8亿元,由中铁十八集团有限公司承建。作为河池市唯一一所本科高校,项目的建成使用,将会使学校扎根革命老区办学,为老区培养更多高级专门人才,全面提高学校服务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能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可是落实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故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的具体行动啊!而且投资27.8亿元,那可是国家为发展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而慷慨投下的真金白银啊!
今天过得很充实,玩得也很尽兴。凭吊了古迹,增长了见识;不拘一格的自娱自乐,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品尝了原汁原味的民族风味,一饱口福,可谓收获满满。更使使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英明论断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理解。江山自古以来就是天设地造的,人民自古以来就是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的。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把人民比作江山,就是告诫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执政根基,是强党兴国的根本力量,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坚持人民立场不动摇。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人民的支持,再大再重的“镇夷山”“靖远峰”都是靠不住的,终将被人民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事已述毕,犹有余兴,欣然赋诗一首,聊以尽兴!
七律 游小八仙村
农家待客有红蓝②,醉罢高歌偎险栏;
论古何惮峰靖远③,谈今不惧镇夷山;
如今蔗海成芳甸,更有桑林绕岗峦。
待到来年花盛艳,重来聚首续前缘。
注:
①封狼居胥:汉霍去病曾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封山而还。
②红蓝:即红兰酒。
③峰靖远:即靖远峰。与镇夷山同为屯蒙、大八仙两处摩崖石刻,为明代文物。
蓝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