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我应邀赴歙县参加“守正创新——新安画派与当代美术发展”学术研讨会。这是我第二次来歙县,第一次来的时候匆匆忙忙,这次有机会可以好好地游览这座古城。
歙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面积约两千多平方公里,新安江支流——练江穿城而过。我们一行多人乘坐中巴车沿着练江江畔的徽州路行驶。不一会,一座城楼呈现在眼前,城门朝西,城门上方嵌入一块条形石块,上刻“徽州古城”四字。穿过城楼便来到一个大广场,广场上热闹非凡、游人如织。
往东穿过阳和门便看到一座有八根脚柱的牌坊,每根脚柱粗达半米见方、顶天立地。牌坊上雕凿有“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的字样,这便是著名的许国牌坊。牌坊由明神宗朱翊钧特批建造,记载许国“协忠运筹、茂著劳绩”的历史功绩。牌坊全部采用青色巨石仿木构造,因其以八根巨石为脚,故俗称“八脚牌坊”,当地人也称“八脚楼”。徽州一带四脚牌坊林立,八脚牌坊在国内却仅此一例。
徽州古城内处处是景,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顺着许国牌坊往南进入一条小巷子,往里走五十米,一间不起眼的古民居便是赫赫有名的黄宾虹纪念馆。馆名由书法家林散之题写,馆内塑有一尊黄宾虹等身雕塑,雕塑上方悬挂着由艺术家赖少其题写的匾额“人民画师”。黄宾虹是近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是新安画派的代表人物。新安画派形成于明清之际,以新安江流域为活动中心,绘画题材以黄山、徽州山水为主。新安画派以渐江、汪之瑞、孙逸、查士标等“海阳四家”为代表,他们远宗近取、师法自然。到了近现代,黄宾虹以独特的笔墨之道又把新安画派推向了现代性的高峰。
走出黄宾虹纪念馆,再往南走几十米便是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这是国内唯一全面体现徽州文化主题的博物馆。馆内陈列介绍新安山水、徽州人物、明清徽商、徽州女人、东南邹鲁、程朱阙里、徽州宗族、新安医学、科技之星、文房瑰宝、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州村落、徽州民居、徽州三雕等丰厚的人文历史,令人目不暇接。
下午,我们驱车前往老胡开文墨厂。歙县是徽墨、歙砚的发源地和盛产地。一千多年来素有“墨都”“砚乡”之称。在老胡开文墨厂,我们参观了制墨的各个环节,包括点烟、制墨、晾墨、打磨、描金等。在描金环节,我们在厂长的热情邀请下,每个人都选了一块墨锭,然后在描金师傅的帮助下,用金漆对上面的图案进行描线。描金师傅说,描金要做到“不压线”“不溢出”两点,“不压线”即所描的金银色都避开镌刻突出的阳线,“不溢出”则是“不压线”的补充要求,即所描的金银色不能溢出线框。如此,所描绘出的图案才能精致耐看,韵味浓郁。据厂长介绍,他们的徽墨产品采用动植物油炼烟,拌以皮胶、天然麝香、冰片、金箔等珍贵材料制成,香味浓郁自然,落纸如漆,掭笔不胶,历久不退。
徽墨自然离不开歙砚。和老胡开文墨厂在一个院内的还有安徽歙砚厂,由书画名家刘海粟题写厂名。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石质坚润,纹理缜密,贮水不涸,发墨如油。石品种类繁多,包括金星、金晕、眉纹、银星、粗细罗纹、鱼子、角浪、刷丝、青绿晕石、紫云等十大类,数百种。在厂房内,十几位制砚师傅正在对一块块形状各异的石头进行雕刻、打磨,所制砚台式样古朴、线条流畅。
正当我们陶醉在徽墨和歙砚浓郁的文化气息中时,导游说我们要立即赶往下一个地方——渐江墓,这是我们此次必去的一个地方。我们乘车沿着徽州路,通过太平桥,跨过练江,往东南方向大约一公里路程,再沿着太平兴国寺东墙走几十米,就到了渐江墓所在的披云峰下。拾级而上,在十几米高的一个山坡上便是新安画派领袖渐江之墓。据当地导游介绍,渐江出家为僧后,云游四方,十余年中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艺术主张既尊重传统,又主创新,所谓师法自然,独辟蹊径,是其艺术思想的核心。其曾有诗云:“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崖独杖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说明他敢于突破先人藩篱,勇于常变。他的绘画作品,既有元人超隽之意境,又有宋人精密的特点,遂为新安画派之首,永久矗立于中国画坛之上。我们将手中的菊花逐一放置在墓前,片刻之间仿佛与渐江进行了一场跨越三百多年的对话。
待到下山已是黄昏,我们几乎花了一天时间,在徽州古城方圆两公里之内游览了徽文化的遗迹,领略了徽文化的精髓,返程路上也是感慨万千,徽文化是徽州人世世代代的生存技能和生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生活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