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每当领着孩子们读起这首词,我总会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起咱们黄石的西塞山——傲然江边,迎来朝晖,送走夕阳,数千年间,独秀于此。在我心中,这里一直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
第一次来西塞山,那是24年前的事了,当时正年轻,正谈恋爱。那是我第一次来黄石,老伴当年还是“小伙子”,介绍黄石最著名的景点就是西塞山,于是兴致勃勃地带着我从黄石港搭乘了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车,终于来到西塞山脚下。我模糊记得大门在路边,沿着盘山的水泥路往上走,一路绿荫蔽日、鸟儿啁啾,心情愉悦。那个年代物资不算丰富,普通人的生活还很简朴。在那次简短的悠闲旅行中,当年那个小伙子不仅全程送茶递水,照顾有加,还是兼职导游,一路的景点介绍,人文故事信手拈来,更让我觉得他是个挺有文化修养的人,可以说那次旅行大大增进了我们的感情。
结婚后,我们把家安在了黄石,当我父母从外地来看我的时候,我也极力主张带他们去西塞山,因为我父亲是个文化人,最喜欢这样有文化气息的地方。记得那次的短途旅行也挺愉快,对古体诗颇有研究的父亲,对山上的诗词、楹联都颇感兴趣。特别是北望亭的楹联“骋怀今古千秋事,放眼乾坤万里心”,从书法到内容,都深得他心,他一边俯视长江奔腾东去,一边感叹:“人生世事都在其中啊!这副对联写得好,让人感觉心胸开阔!”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数次带他去西塞山。我们看到过西塞山前飘飞的白鹭,悠然如仙,如诗如画;看到过细雨蒙蒙中的桃花,虬枝红花,灼灼其华,如梦似霞;看到过人山人海的神舟盛会,庄严肃穆,气势宏伟。于是,在数次的旅行中,他不仅背熟了《渔歌子》这首词,更是对“西塞山”有了更深的了解,产生了更为深刻的感情。
孩子上高中、上大学后,我们去得少了,但是每每开车经过,都会北望:“哦,前面就是西塞山了。”这次,我们一群文友又因缘聚在了一起,在一片茫茫冬雾中登山,来一次特别的体验。
时隔近10年,又来西塞山,恰似故友重逢,又给了我许多新的惊喜。大门改在了江堤边,一路走去,诗旗飘舞,“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贴切;“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唯美;“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禅意。进门一片参天的红杉给萧瑟的冬天染上了绚丽的色彩;崭新的游客中心前几位“前朝军士”引人注目;山腰上有着汉服古装的美女在弹古筝,另一位盛装古典美人儿在煮茶。旧景未变,旧诗、旧碑都在,参天的古木依旧森然,脚下的长江依然在奔涌向前,只是路变新了,变宽了,多好!
登上北望亭,雾气渐散,极目楚天,江北平原如画卷般展开;江边鳞次栉比的高楼是咱们正在发展中的黄石。它像一棵大树,一直在茁壮成长,这是我们共同的家,真好!此刻,我的耳边响起的是由张志和、项丹作词,王原平作曲的咱们黄石的歌《西塞山》,是的,我第一次听就喜欢上了这首歌,甚至很多次在课堂上教孩子们那首张志和的词《西塞山》的时候,我都会忍不住教孩子唱起来——“蓑衣还是那样美,风风雨雨多少辈……”
我爱西塞山,因为它在我心中,一直是个充满诗意的地方,这次来访,依旧不虚此行,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走进了我的心里,“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人生总有不如意,何不学学西塞山的淡泊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