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大澳已去过多次,今年冬日的一天,我再次来到大澳,既游览旧地,也探寻新景,还领略了大澳的别样历史。
我们一停好车子,便奔海边广场而来,只见来自本地和外地的游人在观海,经营户在广场的水泥地上晒满了毛虾。广场伫立着一尊面向大海的郑和雕像。记得高中读历史教科书,知道郑和是明朝的航海家,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据传,郑和下西洋也曾从大澳经过。
大澳历史上曾是广东大港之一,史称“六澳之首”,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避风港和补给港。宋代沉船“南海Ι号”就是发现于大澳港的附近海域。
我们来到一家售卖海产品的小商店,向女店主购买毛虾干、虾酱。我问毛虾是从哪里捕捞的?女店主指着面前的海域说,就是在这片海下网捕捞回来的。她说从丈夫的祖父起,几代人都是以在海上捕捞为生的,这毛虾干是自己晒的,这虾酱也是自己做的,味道鲜美,很多顾客食用后都会回头再买。
在大澳老街行走,只见街两边店铺林立,摆卖着各种海产品。我们看到街边不时竖有民宿的广告,便循广告指引而行,眼前竟为之一亮。青山下,一间间民宿设计典雅,有游人租住民宿,正在悠闲地泡茶、煮食,民宿前还建有小桥,筑有小湖,景色十分优美。我们沿着民宿北面的木栈道上到半山,只见那里用集装箱建着一间间船舱形状的房子,供游人租住休闲,观海听涛。
重返大澳老街,我们在一间赵叔海味店驻足,海味店是赵叔与他儿子在经营。我留意起一种海藻类商品,赵叔说那是海石花菜,食用对健肠胃最有好处。赵叔还说他的腊鸭是海里吃鱼虾小螺养大的,别有风味。
我借机向赵叔父子询问起大澳的历史来。赵叔说,新中国成立前大澳是小渔村,渔村的人来自四面八方,都是逃难而来的,有本地人,有台山等地的人,他赵家则是从大沟来的。赵叔的儿子说,大澳历史悠久,先有大澳,后有东平;说大澳渔村在明清鼎盛时期,这里的店铺有数十间,热闹非常,繁华富庶的景象胜似都市,与广州十三行并称“十三行尾”。大澳现存古迹有大澳商会会馆、银库、门楼和街道。在新中国成立前,这里还有青楼呢……我遂想起阳江的一首民歌:“大澳赚钱大澳花,东平赚钱冇归家,去到闸坡犹自可,千其无好去沙扒。”大澳、东平、闸坡、沙扒是阳江的四大渔港,以前的渔港是繁华地,更是花花世界。
我问起刚才见到的民宿情况,觉得是以前没有见过的。赵叔说,那些房子原来是有的,原居民是政府安置的南鹏岛上的移民,后来那些居民迁到别处去住了,产权仍属原居民的。近年来,为了发展旅游业,政府便将那些民房统一打造成了民宿。
赵叔的儿子还说,大澳是个好地方,空气清新水质好,有很多长寿老人呢。他指着在不远处走动的一老奶奶说,那是她祖母,近九十岁了,还能上山打柴,可挑动五六十斤柴。
从大澳返程,我觉得,旧地重游有新发现,实在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