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革命圣地延安,我是一往情深,梦牵魂绕。一直都想去走走看看。
今年11月,由我牵头,组织了12位同学和朋友,来个说走就走的延安游,终于梦想成真。时值初冬,延安虽没有大雪纷飞,银装素裹,可天气已是零下2度,北风凛冽,寒气逼人。生活在南方的我们,一下子还是不适应这种天气,但凭着对延安一颗炽热的心,我们还是心潮澎湃。当车行在市区的延河边时,我们迫不及待地叫停司机,下车冒着寒风,顺着延河,一路欣赏延安夜景。当步行到延河岔路口时,代表延安形象的宝塔山,中共中央原驻地凤凰山,解放日报社和新华通讯社旧址所在地清凉山等三山,以品字型呈现在眼前,每座山就像立体的画。随着夜幕降临,山被灯光点亮,露出美轮美奂景色,五彩缤纷的灯饰,织就了三山变迁的现实画卷,在延安的夜色中铺开,显得那样的靓丽,那样的迷人。尤其是宝塔山,灯火把漫山遍野照个通红,而山顶的宝塔,则金光闪闪,灿烂辉煌。面对这动人底色,我用手机贪婪地拍起照来。此时,贺敬之《回延安》诗句突奔心头——“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眼前……”
站在延河边,仰望宝塔山,我心在想,延河和宝塔山不仅仅是延安的河流和山脉,它是一种时代精神象征。它不仅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一道历史景观。我们对宝塔山和延河热爱,也是对红色延安深情向往,逐梦延安,更是对延安精神追寻!
次日正好立冬,清晨,我们冒着严寒,从市区出发,跨过延河,却不见延河之水。车窗外,只见山连山,山上落叶树木,被西北风刮过,就像秃头老人,经不起寒风袭击,在风中摇曳。而山梁上的黄土,也被冻得僵硬。
车行十多分钟,便来到了杨家岭。在拱门外两旁树木,像站岗的红军战士站在那里,守护着杨家岭这个革命旧址,迎接着远道而来的游客。
尽管寒风凛冽,可来这里朝圣人们还是络绎不绝,在众多的举着旅游旗的队伍中,我发现来自广东游客不少,其中有一个旅游团来自我们电白。因我没有戴帽习惯,在零下几度天气,耳朵被冻得刺痛,幸好一位素未谋面的家乡女孩,赠送我一顶黑色布帽。戴上,暖耳也暖心。感恩!从这众多的游客背后,我体会到延安在国人心目中是何等伟大!
在杨家岭旧址,我们依次参观了中央大礼堂,以及分布在山腰上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住过的窑洞。感今思昔,思维穿越到那个年代,在这里党中央和毛主席做出一个个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决策,同时也在党的“七大”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提供了保障。
在杨家岭,在毛主席住过的窑洞,看一幅幅留存的图片,一件件当年用过的物品,目之所及,心之所向,深情地感悟毛主席当年是多么的艰苦卓绝。他以粗茶淡饭心系民生,身居窑洞胸怀天下。尤其是面对其办公桌上的那盏小油灯,我感慨万千,在这样的环境下,毛主席写下无数鸿篇巨著,指导中国革命从黑暗走向光明。
总之对延安窑洞灯光,不管是杨家岭的,还是枣园的,我都品读到历史凝重。正是这些窑洞灯光,点燃了革命圣火,照亮了中国革命征程。
来到位于延安市西北方约8公里的枣园革命旧址,已是上午十时。枣园顾名思义,是一片栽种枣树的园林。中间有一条“幸福渠”穿园而过。因是冬天,枣园林木凋零,少了春天底色。园里建筑物分布有中央书记处礼堂、机要局、作战室、行政办公室等办公机构。想当年,有多少决策是在枣园敲定,有多少战役指令是从这里发出。特别是毛主席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在枣园时期于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的。
历史成就了枣园,枣园见证了历史。如今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逐梦延安的客人纷至沓来。
逐梦延安,从宝塔山到延河,从杨家岭到枣园,从延安革命纪念馆到南泥湾,每一个革命旧址,都是神圣地方,都闪耀着时代精神。
逐梦延安,我们带着满满收获踏上归途。延安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的往后人生。
我们这次延安之行,也非常感谢在西安认识的张航西女士。是她的热情和热心,让我们从西安到富平、到壶口瀑布、到黄帝陵、到延安一路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有此相逢,也是缘分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