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潭柘寺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北京人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
1996年初夏我和家人与北京一帮朋友同游这一著名禅寺。寺院初名“嘉福寺”,唐代改称“龙泉寺”,金代御赐寺名为“大万寿寺”,在明代又先后恢复了“龙泉寺”和“嘉福寺”的旧称。
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形环护,从东边数起依次为回龙峰、虎踞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璎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宛如九条巨龙拱卫着中间的宝珠峰。
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使潭柘寺所在之处形成了一个温暖、湿润的小气候,因而这里植被繁茂,古树名花众多,自然环境极为优美。
潭柘寺规模宏大,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的。
潭柘寺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
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殿、堂、坛、室各具特色,楼、阁、亭、斋景色超凡,古树名木、鲜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叠翠、曲水流觞相映成趣,红墙碧瓦、飞檐翘角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写联赞曰:“气摄太行半,地辟幽州先。”
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