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池墨韵是谁用粗朴的农具割一片紫云,掘凿出一方思想的洼地?
是谁让遒劲的笔毫汲取翰墨,挥洒唐宋元明清的风流?
一方端砚,与笔墨结伴,千秋一个民族的逝水年华,峥嵘沧桑。
这片温润的洼地,包容一泓庄子的秋水,内蓄一片孔子的睿智。而且,聚一股唐诗气韵,漾一圈宋词涟漪。
一个民族向上的思想在此聚变,呼啸成永不湮没的中国风。
纤细的毫尖引出的思维圣水,点化成一个个方正的汉字———
一个个汉字变幻成姿态万千的方阵,撞击一个个或蒙昧、或愚钝、或幼稚、或粗糙的精神宇宙。文字的玄码如一把钥匙,打通壅塞心灵的思维路径,如一点光源,照亮朦胧迷茫的宇宙通途。于是,我们的先民从蒙昧走向豁朗,从愚钝走向敏锐,从幼稚走向成熟,从粗粝走进文明!
蒙恬的功劳不啻于用刀剑开疆拓土。
赵佗的勋绩不啻于统率大军开化岭南。
他们薪火相传的不世之功,在于让那支柔软的狼毫竹笔,让那些方正玄秘的小篆,与一片紫色的思维洼地无声地融为一体,共铸一个叫华夏的民族沉雄坚韧的魂魄。
端砚,一片抽捋思想的紫色洼地,一方蓄养中华民族的文脉宝器。
回首尘封的中唐,回眸那个一千多年前的传说,采撷到笔端的是五彩斑斓的文明之光。
途经端溪的老砚工,打捞出两只飞落溪水的仙鹤,竟是一块裂缝鹤鸣的紫石!顺缝撬开,紫石一分为二化作两方砚台,各有仙鹤伫立松枝。
从此,“天下无贵贱通用”的端州紫石砚便成为一门艺术、一种文化、一个符号———仰望中国浩若烟海的苍穹,群星璀璨,洪光迷离:
是它,成就了“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的诗坛“鬼才”李贺;是它,托举起浪漫无羁的“诗仙”李白。或者,张旭因之而成“草圣”,张择端因之绘就《清明上河图》,苏轼因之挥洒“大江东去”,梁启超因之撰写《少年中国说》……
一方端砚,一座砚都:
走出了唐宋风骚,
走出了岭南风采,
也孕生出不衰的中国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