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金秋,苍穹如洗,层林尽染,如诗如画。正是秋游的好时节。周末,我们一众文友前往吴川市吴阳观赏芦荻花。
一路上村烟袅袅,黄牛漫步,牧声悠扬。路旁大树落英缤纷,有的像彩蝶翩翩起舞,有的像大雁展翅飞翔,有的像仙女洒脱轻盈。公路两旁一望无垠的田畴上,满目金黄,稻谷飘香。透过车窗远望,凉风微吹,稻浪翻滚,稻香袭人;近看,金子般稻穗熟得沉甸甸的像笑弯了腰,随风摇曳。蓝天白云下金灿灿、黄澄澄一片,色彩斑斓,景色如画。
到了状元林召棠故居霞街丝茅岭六景台酒店路段,车水马龙。闻名遐迩的近千亩芦荻花海就在六景台酒店后面。从酒店拐进去有一条约300米小路直通花海,小路两边停满了大小车辆。
芦荻花海处,红男绿女,像过节似的。放眼远望,只见一望无际的、洁白的、轻盈的、柔美的芦荻花,宛如白雪,白茫茫一片,随风飘荡,或昂首伫立芦荻丛之中、凝眸远眺、望穿秋水;或玉树临风、长袖袅袅、衣袂飘飘、宛若天仙,实在美不胜收。走近用手触摸,软绵绵、蓬松松,十分轻盈。登上高处,只见花絮在空中飞舞,飘飘落落,纷纷扬扬,像天女散花,倩影婆娑,分外妖娆。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荻花飞吴阳”幽远意境。
吴阳乃中国历史名镇,位于鉴江下游冲积平原,江海三面环绕。这里地势低平,滩涂、河溪及池沼多,适合芦荻生长,自古以来就是帆船点点、芦荻花飘荡的水乡。花海东面不到1公里处有个叫“芦荻竹村”村庄就是最好明证。花海西面2公里处有个“极浦亭”,古时亭前为一片海湾,鉴江三条支流汇于亭前,为天然渔港;加之江面低平,视野开阔,目及“双峰”,水天相接,景色宜人,故称“极浦渔归”,为吴川古八景之一。
清状元林召棠诗云:“芦荻初花枫叶黄,卸帆收钓好相将。雨来雁外群蓑响,月上欧边一笛凉。远火有时明蟹簖,小亭真合唤鲈乡。羁巨若便轻吟啸,一枕沧波梦正长。”诗描绘了芦荻花开之金秋时节,炊烟飘荡,残阳晚照,彩霞耀金,满江铺锦,归帆点点,渔舟唱晚,河滩渔港热闹场景,突出了青笠蓑衣、岸边垂钓、萤火捕鱼、簖具捕蟹、渔乡生活的乐趣。
乾隆间进士邑人林闱阶诗曰:“芦荻溪边暗酒家,渔人沽酒傍芦花。朝飞轻艇随饥鹭,夕棹残阳向宿鸦。灯火满江看渐近,榜歌沸水听逾哗。卖鱼夜趁滩头市,醉倒无扶卧白沙。”贡生邑人林式中诗:“夕阳影远浦回流,争泊渔舟兴未休。点点寒灯洲渚近,声声归棹荻芦浮。鯈鱼摸得风前醉,短笛吹残月下讴。逸响依稀彭蠡岸,幽亭夜听遣闲愁。”两诗均描写了极浦亭前晚霞满江,渔火点点,鸦鹭惊飞,煮鱼温酒,炊烟袅袅,扣弦而歌,醉倒滩亭的热闹场面,与状元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自古以来,芦荻常常易于引发世人的感怀,成了众多文人墨客吟诵抒怀的对象。爱国诗人陆游的“最是平生会心事,芦花千顷月明中”;唐陶岘的“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唐刘长卿的“客路向南何处是,芦花千里雪漫漫”等,均寄托了他们的思乡爱国情怀。
芦荻最早走进文学殿堂的当属《诗经》里《国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以及《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葭蒹揭揭”。此后,历代众多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描写芦荻的诗词。唐大诗人白居易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描写了浔阳江上秋风萧瑟,弥漫着丝丝寒意,一流清冷的秋水边上,枫树飘零,而飘逸灵动的荻花却依旧独好,此情此景很难不教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作者历尽风霜雪雨,月晓寂静的夜色平静水面下,或许掩盖着巨大的悲伤。而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絮语,也许是微不足道荻花的一朵。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描述了芦苇成熟时,也正是它开始漂泊的时候。满目的芦荻花与天上的云絮融为一体,如烟、如雾、如雪,花云氤氲,飞飞扬扬,从容洒脱。充满弹性的芦荻花,给人的视觉以蓬松的张力,随水漂流,随风奔放,水天一色,让人如醉如痴。
北宋诗人林逋“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诗面上透露出最爱的是雨后芦荻花。其实,芦荻花最美的时刻是在夕阳的映照下,在秋风的轻拂下,翩跹起舞之时;而雨后的芦荻花,花絮粘连着,还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如何教人爱得起来呢?可林逋偏说“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原来他爱的不是芦荻花的样子,而是芦荻花掩映下的那一抹人间烟火。因为这一场秋雨,渔民满载而归。行至芦苇荡时,已到了饭点,干脆就地生火做饭:扯几簇芦荻花作柴,煮几条鱼做菜,一家人在渔船上就享受了一顿美餐。
唐末诗人郑谷的“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描绘了一轴欣喜欢快、怡然醉人的“秋江垂钓图”:老人家刚刚钓获了一条尺长的鲈鱼,鱼在沙滩草丛中生蹦活跳,儿子连忙前去摘钓杀鱼,孙子兴高采烈捡来干枯荻枝,埋头吹火,那袅袅升腾的青白色炊烟,那瑟瑟拽动的紫红色荻花,以及那袅袅四溢的鲈鱼香,令人垂涎欲滴,烘托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芦荻惹诗思,深秋无限美。家乡的芦荻花,年年开年年引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