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知晓秦淮河,大概是因为杜牧的《夜泊秦淮》,其中“烟笼寒水月笼纱”,给人一种缥缈清凉的感觉。豆蔻年华时,我读了朱自清先生写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折服于其温婉清丽的文字,以及先生手足无措时的可爱。那一汪河水,在心间漾起涟漪;那清凉的风,也悄然从心里掠过。
夫子庙周边有不少汉服出租店面,喜欢仪式感的人儿可以体验穿越千年的感觉,在白墙黛瓦下留下倩影。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常会遇见身着汉服的翩翩公子和娇俏美人,不禁令人一步三回头。漫步其间,我看着岁月的光影在眼前闪耀,思索几千年前的街市是否也如今日这般热闹繁华?
清代文人捧花生,在他的《秦淮画舫录》自序中写道:“游秦淮者,必资画舫,在六朝时已然,今更益其华靡。颇黎之灯,水晶之盏,往来如织,照耀逾于白昼。两岸珠帘印水,画栋飞云,衣香水香,鼓棹而过者,罔不目迷心醉……”梁代萧悫有《奉和初秋西园应教诗》:“池亭三伏后,林馆九秋前。清泠间泉石,散漫杂风烟。蕖开千叶影,榴艳百枝然。约岭停飞旆,凌波动画船。”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秦淮河上一座座雕刻精致、雄伟大气的画舫自古便是一段传说,当年多少才子佳人在上面吟诗作对、对酒当歌。我静静地坐在画舫上,看这六朝金粉地,闻那飘逸的古墨香。当年,王羲之和他叔父王导,曾笔洗秦淮池。千百年来,这条名河吸引着无数文人学士,来这“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十里红墙边,品风花雪月,赏江南胜景。孔尚任的《桃花扇》、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中都留下了秦淮河的影子。因此,在它的河底,沉淀了太多太多的墨迹,在它的河面,飘逸着历久弥香的文化气息。
当年流传着一句话:“君子不过桥,过桥非君子”,说的就是文德桥。“秦淮八艳”相貌出众,才艺过人,文人才子一个个拜倒在石榴裙下,成就了一段段佳话。六朝时期,这里是名门贵族的聚居之地,也是商贾云集的繁华区。
人影灯影水影,交相重叠。绿波荡漾的秦淮河,映着千年的月色,一颦一笑都能打动人的眼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秦淮河的心事,伴着河水流淌,也让我沉醉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