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到山环水绕的上甘棠古村。毎次要跨过村前谢沐河上的步瀛桥,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平复匆忙,寻思半晌,虽景物曾谙,触目如故,但心里总有一些难以言状的情绪涌动,就像不停奔流河水上那些跟着漩涡辗转、随着波浪起伏的天光云影一般,若隐若现,漂泊无定,频频闪动的感慨有些支离破碎,娓娓而来的念想却又连绵不绝。
这座位于永州江永上甘棠村头的三拱十丈石桥历史悠久,是湖南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宋代古桥。虽然,经过了流水的冲刷和岁月的侵蚀,石桥曾经健硕的身影早已有了龙钟之态,但磐石之固,赋性不移,被人们寄予了连接彼岸、承载往来的托付与期望,时至今日依然坚定如初,历经沧桑始终恪守不渝。百世追求,千年逾越,石块垒砌的桥已然是村民征服自然的凿凿证物,更是人们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连接自然、融入自然的途径和纽带,成了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显然标示和夺目碑牓。
桥的一头,是“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藏风聚气”的甘棠古村。一千多年的氏族繁衍,让这聚族而居的村落在青山碧水的护佑中宅院鳞次、阁祠林立,朴质的粗砖陶瓦古风浓郁,通达的宽街窄巷纵横有序。“水村山廓酒旗风”的诗画意境,让这一方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犹如世外桃源,任由生活其间的人们血脉相传,安居乐业。桥的另一头,是与古村长相守望,古老而又年轻的大千世界,有千百年来养育了乡村子民的良田沃野,有水复山叠的机遇与挑战,阡陌红尘的纷繁与精彩,有山外青山的未知远方和驿道通途连接的广阔天地。
这桥在跨越江河的时空中伫立,光阴转动里沉声静气,风云变幻处构景成图,像一幅浓墨重彩的画。作为千百年后的匆匆过客,我已无法揣测古村先民当时要将心里的图画变成现实,经过了怎样的设想与筹措,也不知道在没有机械助力的古时,他们要在这十丈横河上垒石成桥,先后集聚了多少智慧和付出了多少艰辛。能够想见,大功如期告成的那天一定像个盛大节日,十里八乡纷纷闻讯来贺,兴高采烈的人们迈步新成的石桥,悉心触摸那些凿痕鲜明石块的规整和坚实,倾情感受石桥给往来交通带来的方便与快捷,桥上桥下鼓乐喧腾,桥头桥尾礼炮鸣响,欢声笑语融合潺潺流水,汇聚成一片欢腾的海洋。流年如水,时代更迭,虽然锤錾与磐石碰撞的声音和扬起的尘灰早已飘散在岁月深处,但汗水溅渍石块浸染成斑驳的色彩,历经千年不曾退散,且随世易时移而愈发厚重沉着。
这桥在古今交替的延续里连接了过去与现在,融释贯通,集行成章,像一首叙事言志的诗。千年踏足的印痕叠加在青石桥面,有多少人间离合悲欢曾在此迎来送往。这里点燃过送别的鞭炮,摆渡了许多安息的灵魂。这里吹奏过迎娶的唢呐,引导无数有缘男女通向幸福的彼岸。这里喧嚣过欢喜的锣鼓,迎接那些功成名就的族人衣锦还乡。更多细雨轻风日升月落的寻常日子,这里常见的是为生活往来匆匆的人们,忙碌农人牵赶耕牧的牛羊,莘莘学子奔向无涯的学海,懵懂少儿撒欢无忧无虑的童年。如若遇上不同装扮的陌生人擦身而过,那定是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他们会在这桥上流连,想用相机记录下这里山水村舍的相交相融,田园楼阁相望相守的奇丽风情,他们会在桥上徘徊踌蹰,思量着如何用手中的画笔描绘这里的悠久历史,表现这里的厚重人文。
这桥在潺潺流水中谛听岁月的旋律,承载了人们无尽的向往与不懈的追寻,像一曲恢宏激越的歌。挨山近水的上甘棠村自来远离庙堂,但伴随朝代兴替和世事演变,这爿隐居山水的古村却沉淀了讲不完的神奇故事,而原本秘而不宣的“落石出官”的传说不知何时不胫而走,使这座缺损的石桥成了绝无仅有的典故,让这古桥的每一块石头每一处缝隙都充满了玄幻奇妙的色彩。也许,千百年来这里走出的文武百官与桥上落石对应灵验,是天时地序与人们心间祈愿冥冥之中的不谋而合,但源清流净,事世人为,所有的功名与福报皆是积善余庆,无不是先有付出后有收获。只需用心问读便能知晓,桥头矗立的文昌阁、月陂亭上的摩崖石刻以及遍迹村中书院碑阁,处处都存藏有古村凡人崇文尚武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愫,在古往今来的长久里如歌唱和,豪放地颂咏着甘棠人诗书继世的宝贵遗风与耕读传家的德行和品格。
谢沐河仍在山与村的交融中淌动,平时清流涓涓,水天一色,有时洪流浩荡,波涛澎湃,而无论何时,这源源不绝的流水都不畏曲折与跌宕,奔腾向前,万古不变。步瀛桥经历了无数的风吹雨打和无尽的时光雕斫,已不全是原来模样,但千秋无改的,是每块石顽强的本性品质,是这座桥责无旁贷的不朽使命。在历史的脉络上屹立千年的石桥,形似丰碑,神如图腾,成了弥足珍贵的文化符号,早已和与其相伴相连的上甘棠古村融为一体。纵贯古今,同向未来,这座石桥仍将在与此方山水人文的恒久守望中,凸显独特风貌,延续千古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