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如果到了三墩岛,可能会发出“步在海风之中,我迷失在三墩岛”的感慨了。
顾名思义,这是三个墩子,面积不大,可以说只是小岛 。俯瞰三墩,散落在犀牛脚镇旁的海面上,与钦州港工业码头遥相呼应。很幸运地,常住海边的我,即使没踏上三墩岛,也能每天远眺他们的身影。
苍茫的海中,她安静地伫立。只觉得距离陆地也不远,但据老人们说,以前要去登岛打蚝蛎讨生活,乘着小渔船,晃晃悠悠,开足马力,也得一两个小时,遇到天气变化时,风急浪大,险象环生。现在,得益于港口深水码头的开发热潮,一条海上公路宛如彩带,直入深海,连接三墩岛 ,人们现在再去三墩,已经有了更加便利的出行方式,不用再忍受曾经风浪中的颠簸,你可以开小汽车,也可以骑着小电驴,一路飞驰,海风嗖嗖地从耳旁掠过,放眼望去,碧海蓝天,甚至有一种宛如置身于仙境的错觉。在“广西最美网红海上公路”上吹吹风,也变成了一段美好的旅途。
对于一个生于海边的人来说,不管是看海还是看岛,其实并没有特殊的感受,但还是抑制不住地想要前往三墩岛。你一定经历过节假日景点拥堵的车流人流,更不愿在所谓的景点里被挤成大合影的相片中的一员,那么来三墩岛吧,这里一定可以让你放飞自我;如果是有着文艺情调的年轻人,疲惫的一周工作后,需要清净之地,找一个停歇的驿站,舒缓舒缓精神,享受一下亲近自然的乐趣,那么,三墩岛不失为一个胜地。
从滨海公路转入三墩海上公路,十几分钟的车程,三墩岛就这样映入眼帘。它与你海水相隔,若即若离,充满着可望不可及的神秘感。站在岛上,你会感受到“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的意境。远眺时只存在于朦胧之中的印象三墩,如今真实呈现在你眼前:三个小岛,可能你会觉得和其它小山头无异,周围环绕一片海,岸边一片乱石滩,长满青苔,你还可以看到长满刺甚至开了花的仙人掌。就是这样一个“荒岛”,谁会来这儿呢?
我看到了一群打蚝蛎的人。人们都熟识钦州有“大蚝之乡”的美誉,却不知道,小蚝蛎更是极品,处于深海中的三墩,其小蚝蛎因纯天然、肉嫩味美而深受人们喜爱。这里真是一个天然的蚝蛎场。每块石头上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蚝蛎壳,随手一敲,是可以敲出一片蚝蛎肉来的。这些埋头苦干的人们,在这片石头上已经敲打了多少代?磕破了多少副手套?这个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蚝蛎场,已经幸运地与他们交锋了多少年?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大潮,已经光临这个曾经静谧的小岛,甚至还来不及回味一下。无数像我那样钟情于天然蚝蛎肉的人, 眼神只专注于每一个硬壳里蹦出的宝贝,已无暇顾及从身旁欢歌笑语走过的人们,钉锄与石头上蚝蛎壳的撞击声,回响着历史的沧桑,展望着未来的蓝图。
我的眼光被几个前来露营的家庭吸引。
支起帐篷,搭好炊具,老小齐上阵,不一会儿,香气弥漫,欢闹声此起彼伏。几个看起来像是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还用石头临时搭起了一个简陋的烧烤炉,石头的支体,石头的锅板,自己捡来的花蛤螺,放在石板上烘烤,嗞嗞作响,吃起来也别有味道,一个烧火的小伙子,光着膀子,把火烧得旺旺的,突然,“嘣”的一声巨响,石头烧裂炸开了,几个伙伴或惊吓跳开,或哈哈大笑,欢乐夹着海浪的声响,飘散开去。
但没想到,天气忽然变了,一阵风吹来,一场大雨随之而至,他们的帐篷历经了雷雨的考验。多少年后,也许他们回忆起这个湿漉漉的夜晚,四面潮水涌动着乱石发出的声响,大船的呜鸣裹挟着咸湿的海风拂面而过,仍会觉得记忆犹新吧!
手提肩扛钓具的钓鱼爱好者们,安静地守着他们的“渔场”。不管收获如何,来的时候,走路上岛,夜晚,涨潮已经开始,他们好像也没打算回去,今夜好好钓个够吧,你们,是这个小岛的主人,是这片海不眠的守护神。
孩子们也没闲着。与海水的亲密接触是每个孩子的基本诉求,没有哪个父母会吝啬于这样的要求。石缝间抓几个小螃蟹,螃蟹跟孩子们较劲,钳子牢牢抓住石头的棱角,防止被抓走,孩子哪肯愿意放手,两只小手与一堆螃蟹爪子较劲,战成一团。海螺也在水中挪动,人们一定算好了退潮的水节,跟着逐渐退去的海水,钉螺、花蛤,红口螺……应有尽有,捡海螺捡到手抽筋了。在那边,浅水中游过一条小鱼,孩子眼疾手快,抓住了它,放在手心端详着,再轻轻地碰了一下,小鱼摆摆尾巴,蹦蹦跳跳的,小朋友却要把它放回海里,边放边奶声奶气地说:“你快点回去找妈妈吧。”
由小岛返回时,天上开始下起雨来,潮水也正在不断地上涨,蹚着将要齐腰的海水,孩子伏在我的肩头,咯咯地笑。回到家时,才发现,脚底板不知在什么时候被蚝蛎壳割破了十来个口子,当时怎么就不觉得疼呢?
裴绍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