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海口市演丰镇的林市村,原名儒林村,是取读书人之义而得名。该村有一座古代遗留的渡口叫“龙尾头”,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石桥”码头。别看这石桥小而普通,它可不是一般的渡口。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海南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勇闯南洋的人陈道裨,就是从这个石桥出发,开创了海南人漂洋过海“去番”谋生的先河。
“番”在海南话里是外国的意思,“去番”就是“下南洋”。当我第一次来到幽静古朴、岁月静好的林市村时,在村口遇见一少年,问及“龙尾头”“石桥”,他很茫然地摇头,我再继续问一些坐在榕树下乘凉的老人,他们才给我指路。终于,我可以站在已经寂寥了多年的古渡口前,倾听它的诉说。
该渡口的石桥长约30米,共有11孔,桥墩为“H”型,承载着由33块方石条组成的桥面。从明朝到民国数百年期间,这个渡口是海南琼北地区人们去南洋闯荡的出发点,但目前已基本荒废。看似简单的玄武岩铺垫,规整的石块错缝垒叠,但修筑技术精湛,榫卯紧密衔接。跟琼北众多石桥一样,它的一端在陆地上,另一端向海里伸延,水位高涨时末端就没在水里,哪怕退潮,也不一定能看到石桥的全长。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7月13日夜,海南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琼北大地震,有72个村庄瞬间悲壮地沉入海底,而林市村幸运地与这场天灾擦肩而过,变成了一个三面环海的村庄,与下陷的海底村庄只有一步之遥。虽然没有下陷,但毁灭性的灾难把它变成了一片废墟,房屋倒塌,满目疮痍,几乎让人绝望。面对突如其来沉重的打击,林市村人没有因此低头,他们抹去眼泪,忍住悲痛,决心在这片废墟上携手重建美好家园。
大地震导致下陷的陆地变成大海后,该村的边上形成了一个小渡口,就是这个叫“龙尾头”的码头,后来该渡口经过发展逐渐成为一个繁华的商埠,因为从这里上船直往北去,越过琼州海峡,就可以通往东南亚各国,所以它成为琼北地区人们走向更广阔世界的一个通道。在大地震后良田毁尽、生活艰难的日子里,不但开启了人们勇闯南洋谋生的道路,也让林市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641年,林市村有个叫陈道裨的勇敢渔民,用他积攒了多年的力量发起“向洋开拓,去番谋生”的口号。于是他在这个古渡口与亲人一一告别,独自驾着小舟,配备简单网具,闯过水流秒速30多米的急水门(铺前门),渡过琼州海峡到达雷州半岛的海安,再沿海岸向西航行,一边捕鱼一边寻找新航道。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漂流,终于到达安南(越南)的芽庄,便在当地留了下来开始营生,历尽磨难终于在海外赢得一席之地,成为第一代海南华侨。
陈道裨是第一位有名有姓、主动移民海外的海南人,不同于宋代那批“被动”赴番者,所以他被载入史册。受其冒险闯海精神的影响,还有他出洋成功的传奇故事鼓舞,此后琼北一带下南洋蔚然成风,很多人也立志要造船去番谋出路。清朝年间,林市村的林树华、陈贵仁和饶昭聪等人,经过一番准备后也先后出洋了,他们越过琼州海峡后向东进发,第二年,他们的帆船满载大米、柚木和布料等等货物返回海南做交易,轰动了整个琼北地区。从此更多的年轻人趋之若鹜,下南洋者急剧增多,每年从林市村乘船去番者数千人,这个叫“龙尾头”的石桥古渡口见证了那一切。
我们可以想象当年这个古渡口彩旗飞扬,铺子林立,商贾云集,人群熙熙攘攘,一派繁华兴盛的景象。各种各样的货物一批批从岛内的官道运来,通过石桥码头运往东南亚,然后“番客”们又从东南亚运回更多的舶来品。一群群向往外面精彩世界的年轻人,前仆后继地从这个古渡口踏上了去番的道路。由此可见,“龙尾头”石桥码头,不仅仅是一个千年渔港,还是一个交通要道,就是依靠这种地理优势和南洋客来来往往的汇集,成为古代海南琼北地区最早、最繁华的渡口。
深受南洋文化影响的林市村,成了著名的华侨村,先后出现了好几个巨贾船商,他们积累了财富后纷纷回乡建屋。所以,林市村现在的古文化遗存非常丰富,除了古渡口、古井、古石板路、古牌门、古榕树、戏台、儒林庙,还有三座气势磅礴、庭院深深的古豪宅是方圆N里闻名的,它们分别是陈家古宅、林家古宅和饶家古宅。
陈家古宅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是当年林市村最豪华的住宅,其中的雕刻与彩绘精致细密,有着浓郁的海南古民居建筑特色。其奠基人陈贵仁除了建自家豪宅外,还捐建庙宇、学校、祠堂等。该村的龙尾头古渡口,即石桥码头,就是其胞弟陈贵福出资修建的;林家古宅的构造布局与陈家不尽相同,它有正室1间,正室里有厅堂,厅堂两侧有卧房,横屋8间,厨房、舂米屋、鸡舍、猪圈完备,是典型的海南农家式小院。林家古宅的先祖林树华曾是清朝的奉政大夫,官居五品;饶家古宅的奠基人是饶昭聪,清乾隆年间饶家“一门三父子同朝为官”一时传为佳话。古宅原有主屋二进,横屋6间,有庭有院,大门顶端雕有龙头的图腾造型,是典型的海南古建筑。
据说,林市村这三座闻名的豪华古宅,基本上属于“进口组装货”,建筑材料红毛水泥、南砖头、南洋瓦片等等都是从南洋经水路一件件运回来的,林市村的古渡口,当然也是它们的必经之路。如今,我站在暮色苍茫的林市村古渡口前,追忆与感怀重重。静默的石桥依然平躺在岸边,若干部分淹没在水里,曾经“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的古渡口,没有了当年的喧嚣热闹和繁华,周围早就门前冷落车马稀,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后,归于沉寂。但是依旧结实坚硬的黑色玄武岩石砖,仿佛还在不断地诉说那段曾经的辉煌,还有它数百年来的风雨历程。
海南是中国第三大侨乡,现有华侨300多万人,散居全世界5大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林市村的这个古渡口,曾经印满了各式各样的步履,光滑的石板路上记载了1605年琼北大地震后人们的生活变迁,它承载了多少历史的厚重啊,见证了多少先人背井离乡的无奈,也看到了他们衣锦还乡的欣喜和自豪。当然,衣锦还乡的毕竟只是一部分,有些人从石桥上船后就一去不复返,他们或许船沉人亡,永远地留在了大海里,或许永远漂泊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作为第一个勇闯南洋的海南人的始发站,林市村的古渡口,记载了海南先民去番谋生的艰难往事,以及祖祖辈辈向海而生的大无畏精神和非凡气魄。
作者:曾万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