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日丽,适合逛铜官窑。
铜官窑老街在湘江边,地势较低,从门楼走进去以后,马上人们就会被琳琅满目的陶瓷器皿吸引,觉得这也好看,那也实用。主妇们的选择,可能会不怕重的,买些茶杯或者菜碟汤碗回去。反正日用品价钱实惠,五十块钱可以买一堆,而且还有特色。那些日用品通常摆在门面外的地上,像是摆摊。高档茶具和艺术品陈列在门面里古朴的木柜上。
整条街是狭长的,建筑门窗都古色古香。几乎每个店铺都有招徕客人的“幡”,大大小小,随风飘扬。嗅觉灵敏的人很快就会闻到,本土小吃“小花片”在油锅里面炸出的诱人香气,并且寻味而去,买上两斤。更多人则是屏息站在旁边,看着老板揉面搓条切片,放入油锅。听着锅里发出美妙的“嗤嗤”声,锅里冒着小泡泡,小花片很快就从白色变成黄色,被捞起来沥油。看客的那个认真劲,真让人疑心他们想偷师。不过老板已经习惯了被围观,他相当熟练且自信。这里的小花片比平时能买到的薄多了,光是刀工就让人肃然起敬。吃在口里香香脆脆的,形状和颜色也很漂亮,像是变形的抽象派“花朵”。
这里的店铺招牌都很低调古朴,店铺内的货物却又“藏龙卧虎”。我不经意间走进一家店铺,看见满墙“诗文壶”,还有一些绿色和赭石色花鸟纹复古图案配色的瓷碗。老板娘出来打招呼,说她家先生就是铜官窑非遗传承人。还热情邀请我参观大师的工作室,新式气窑与旧式龙窑。老式龙窑烧柴火,是拱形的,形状如同一条长龙,难怪叫做龙窑。龙窑的温度由工匠控制,不同温度烧出来的颜色不同。新式气窑更像小集装箱,四四方方的,直接操作按键来控制温度和时间。我对于整面墙上的各种诗文壶特别感兴趣,老板娘说,铜官窑陶瓷上面的古诗文之所以这么好,是因为唐代当时一些落魄文人在这里生活创作。诗文大多是讲述相思爱意、离别之苦、思乡情结,以及担忧前途的情绪。比如“夜夜携长剑,朝朝望楚楼”“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每首诗后面,都有一个故事,有一位诗人的神魄在。即使没有在传世作品上留下姓名,他们的才情仍然光照古今。中国古代的某些工匠画匠也通常不会在作品上署名,只用作品表达自我存在。这往往可能是高山仰止的境界。
有位姓曾的邵阳朋友,大眼长发,喜欢穿古风衣服,自称是“玩泥巴的”。2012年从广州来到铜官窑创业。每次去铜官窑,总要去他那里喝茶,听他讲讲茶经和陶瓷经,从中我也学到一些。他说,陶和瓷的区别就是土和火的区别。泥土材质不同,烧制的温度不同,烧出来就产生了陶器和瓷器。也有介乎两者之间的。他告诉我,铜官窑经常有各地青年艺术家过来采风,有些人会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搞创作。他带我去某个店铺的后院,里面摆满了油画。画中有附近湘江岸边的风景,老街的风物。烧窑时“火”的形状和色彩变幻,如凤凰涅槃,带来视觉上的震撼。我没有看见画家,只看见院子里面,有茂盛的青苔,恣意生长的花草。从天井往上看,是清澈的蓝天白云。
铜官老街上的人都很和善,可能是在铜官窑这个世外桃源生活久了,会滋养出一种慵懒随心的气质。很多时候,他们只是远远看着,并不打扰顾客们慢慢欣赏和挑选。有时候在一家店铺看了很久,老板都没有出来,好像当自己的店铺是个小型博物馆,让人驻足欣赏才是最重要的事。如果你问价,他们会告诉你,上下浮动也不会很大。
街上有很多条船,除了纪念杜甫泊舟守风亭,某些店铺直接把陶瓷陈列在木船上。不单因为这里靠近湘江,古代是靠水运振兴了铜官窑陶瓷的生意往来。还因为唐朝沉船“黑石号”上面,就有相当多精美的铜官窑陶瓷。也是因为这一次重要发现,让铜官窑震惊世界的美再次受到重视。这里的故事和荣耀,一直与船有深切关联,船,是纽带,也成为铜官窑的某种象征。那些慕名而来的外地朋友大都听说过长沙窑,当然有一些人并不知道铜官窑就是长沙窑。
我逛着看着,突然被一位慈祥的娭毑喊住,吃“甜酒冲蛋”不?她和蔼的笑意,像冬天的阳光一样温暖。我点了一碗甜酒冲蛋,热乎乎的很暖胃,味道如她所说,特别正宗。岁月沉淀和老街故事,给这条街上的美食也赋予厚重的历史感。喝完甜酒冲蛋,在娭毑热情的絮叨中,再打包几份小钵子甜酒回去,此行的仪式感才够圆满。如那位邵阳朋友说的:“最好的传承是使用,最值得留恋的,是人间烟火。”
作者:文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