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胜街是条历史老街,与后来开通的扬州南北大道——国庆路平行,南北向,总长约400多米,宽4米上下。北始于古旗亭街,南到三义阁为止。相对国庆路的繁华,永胜街显出几分恬淡与宁静。
永胜街,与它附近的得胜桥、东营、古旗亭街、辕门桥、教场……地名一样,名称都源自当年军队的驻扎。
顾名思义,永胜,意味着永久的胜利,这对军队来说,绝对是个好兆头。有这样好的口彩,地名被永久留存了下来,沿用至今。
永胜街是条历史老街,与后来开通的扬州南北大道——国庆路平行,南北向,总长约400多米,宽4米上下。北始于古旗亭街,南到三义阁为止。相对国庆路的繁华,永胜街显出几分恬淡与宁静。街道两旁,基本是清一色的老平房,独门独院,三间两厢。有的门脸经过装修,外貌增添了一点现代元素,闪亮的不锈钢大门,堂而皇之。有的则维系着老房子的旧格调,青砖黛瓦,新砌带漏空花窗的院墙,继续诉说着老城不凡的春秋。
就房屋本身而言,这条老街上最显豁的大宅,非属盐商魏次庚的宅邸不可。
魏宅位于永胜街中段,门牌为40号,坐东朝西。对照陈从周先生早年绘制的魏宅俯瞰图,该宅邸的基本格局保存完好。四进房屋未遭太多损坏,只有作为住宅附属的花园部分,已不在40号大门内,之北另开了门户。之所以这样肯定地说,则是园中最抢眼的那棵硕大的广玉兰树,已到“隔壁”傲然挺立了。
一块东西向狭长的地块,如何砌筑舒适的住宅,魏氏故居给出了明确答案。走进高雅的磨砖门楼,是一座玲珑的天井,靠左设精巧的“仪门”,入内再是一方天井,一连四进的大宅,坐北朝南,已呈现在你的眼前。
魏氏老宅分东西两大部分,住宅和花园。东部住宅为四进,典型的扬州地方民居建筑,首进天井较宽敞,设有“对照”。第一进大厅面阔五楹,进深七檩,前置卷棚廊轩。住宅以一条火巷与花园分开。大门内,除了往主房的通道,尚有零星房舍。老宅先后成为苏北日报社及扬州市图书馆古籍部,花园旧址也变成职工宿舍。目前,魏氏老宅的主要部分,归广陵区古旗亭社区使用管理。
附属花园位于北部,规模不太大,园中设水池,增加了景观的可视性。园子内原有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山石树木等,十分精致秀丽。旧有四面厅,名曰吹台,后被移迁到瘦西湖卷石洞天景区内的琵琶岛上,改名夕阳红半天。
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在这方小小的城中池塘内,居然曾“停放”过一只颇为可观的石舫。在城市中心地区,凿池引水,已是雅意可嘉,再在池中建一座石舫,那简直就是神来之笔!由此可见,这位盐商不但经济富裕,还是位很有艺术修养的文化人。不知出于何种考虑,1959年石舫被移到瘦西湖大虹桥西南隅,作为“不波之航”,静静地依偎在瘦西湖的怀抱。
值得一提的是,魏氏花园内的大树广玉兰。
那是棵百年老树,枝繁叶茂,昂然挺立。树高达20米,两人合抱粗,树龄约为150年之上。广玉兰花开之时,因花型似荷花,故又名木荷。扬州著名文化学者,曾任江苏省文化厅厅长的王鸿先生,居住于此,为了表达对院中广玉兰的喜爱,特地将自己树下的书房起名为“木荷斋”。当浓荫似盖的广玉兰挂上“扬州市古树名木”标牌之际,王鸿曾对记者说:“感觉自己被赋予了新的使命,除了要保护好它,更提醒自己要像盎然耸立的广玉兰一样,无论寒冬酷暑、风雨晨昏,要始终充满生机,昂扬向上。”如今,人们只要一踏进永胜街,便能远远望到这棵广玉兰的雄伟身姿,大树成为街道最抢眼的标志物。
查阅1923年扬州青云斋印刷馆发行的《扬州城市图》可见,当年永胜街可称得上是古城内一条南北向的通道。后来,为适应现代四轮交通工具的发展需要,教场街拓宽为国庆路,永胜街的交通功能彻底“卸任”。眼下,居住在这里的新生代,大多以电瓶车出行,而长期生活在此的老者,迷恋老城的慢生活,舍不得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便利的生活条件,成为老城最坚定地守望者。这里,闹中取静,老人喜欢“无车马喧”的清静;这里,街巷密布,四通八达,出行便利,去老城内的什么地方,不必借助代步工具,走几步便可。
要说生活方便,那一点不假。朝南,通过三义阁或打铜巷,直达最繁华地段——辕门桥;向北,穿过小巷,来到湾子街,再前行就到了东西交通大动脉文昌路。扬州美食名扬天下,富春茶社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茶社坐落在得胜桥的小巷内,离此仅一步之遥,老人们隔三差五前往品尝,乐不可支。
古城扬州犹如一本陈年的线装书,永胜街只是书中的一页而已。真正要读懂这部书,不单要有持久的耐心,更要有深邃的文化。
■ 赵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