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遗址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相传宋朝杨家军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而得名。1947年5月13日,陈毅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战法,打了一场漂亮的山地运动歼灭战,全歼国民党王牌军整编 74 师,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的嚣张气焰,扭转全国战局。孟良崮战役作为解放战争的一座丰碑而载入史册。今年,有幸到孟良崮战役遗址参加红色教育,让我终生难忘。
走进孟良崮战役遗址大门,在200多级陡峭的台阶两旁放置“红嫂精神”“支前精神”“历家寨精神”等“沂蒙精神”的介绍。穿过武器展示区,远远就看见竹简书,共50片,每片高5米,全长35米。上面篆刻着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写的《伟哉孟良崮》叙述长诗,全诗回忆了孟良崮战役的全过程,歌颂华东野战军勇猛杀敌、激烈战斗的英雄气概,歌颂沂蒙人民参军作战、运粮食、运弹药、抢救伤员、踊跃支前的感人事迹。
竹简书后面就是孟良崮山门,迟浩田题写的对联“游革命圣地,忆英雄风采”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山门旁边还放着的两门大炮就像门神,日夜守护着这里的和平。
穿过山门就步入登山步道。登山步道依据当年华野六纵攻山路线而设计,曲折起伏,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柳暗花明。我一路品花香、闻鸟语、沐山风,浸绿荫,还时刻留意周边的荒野,希望能捡到遗存的弹壳……不知不觉中陶醉在青山绿水间。
往上走了半个小时,便来到老君洞。相传当年太上老君曾在这里炼过仙丹,宋朝大将孟良也曾经在这里储存过军粮。山洞上方刻着红字“张灵甫七十四师指挥部”。当年,张灵甫想利用五大主力齐心协力“合围”,对我华野实行“反包围”,妄想“中心开花”“置之死地而后生”,一举消灭华野有生力量。但骄横狂妄的张灵甫做梦都没有想到,我军切断敌军粮道、水源和空投物资,围点打援,死死缠住前来增援的国民党军队。最终,张灵甫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失街亭》。
接近山顶,看见一个小山洞,上面刻有“击毙张灵甫之地”七个大字。由于山体自然风化,地基下陷,山洞早已被土石所掩埋。此刻,山林呼啸,雄风怒吼,我似乎又听到“攻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那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的呐喊声。
登上山顶,只见蓝天白云下,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巍巍矗立。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慢步走上台阶,向革命先烈深深鞠躬。
纪念碑高30米,由三块如刺刀的灰色花岗岩筑成,象征着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的武装力量体制。底座是正三棱体,组成一个枪托,象征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托的周围是红色围墙, 象征着高山下的花环。枪刺、枪托、围墙等珠联璧合,组成了孟良崮纪念碑主体,象征着军民团结,人民战争必胜。
依稀间,“沂蒙红嫂”用自己的乳汁救人;“沂蒙六姐妹”带领老少乡亲主动挑起拥军支援前线重担……一幕幕母送子、妻送郎、妹妹送哥上战场的感人情景呈现在我眼前。我仿佛听到“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的豪情壮语。不由想起毛主席的经典诗句: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站在山之巅,四处景色尽收眼底。天际边,崇山峻岭,连绵起伏,白云缭绕;远处,金灿灿的庄稼,铺满大地,弯弯曲曲的河流,欢快流淌;近处,群山披上绿装,绿油油一大片,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此时,不远处传来了《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动人歌声。我不由想起山脚下农家乐老板杨阿姨对我讲过的话,“我们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昔日的荒山野岭现在已经变成了金山银山,乡亲们盖起了小洋楼、买了小汽车、开了农家乐,还把山上种的苹果、桃子、石榴等水果卖到了全中国。英雄孟良崮不仅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还成了老百姓的花果山和聚宝盆。”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今天,美丽如画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又怎能忘记呢?
作者:孙培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