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天,我从桂林市兴安县高尚村向灵渠进发。
一路上,我看到了许多古老的石桥,这些石桥拱形像半月横波,像恋人并肩涉水,像一家三口携手河面。还有众多单孔、双孔和三孔的板桥,它们形态优美,与岸边的树木花草,田园屋舍,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乡间水墨画。
我顺流而下,不知转过了多少个湾,穿过了多少座桥,来到一处水利工程,岸上游人来来往往,听导游解说,我已经来到了灵渠铧嘴,这是灵渠拦河大坝大小天平尖端的分水平台。铧嘴实际上是河中的石堤,它的形状像犁铧,所以称铧嘴,海洋河水在这里被铧嘴犁成南北两股水流,南流三分流入漓江,北流七分流入湘江,铧嘴是海洋河的人工分水岭。秦始皇攻打百越统一中国时,曾命史禄凿渠为道,运送粮草,号为“灵渠”,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铧嘴顶上有一座六角亭,叫“美龄亭”,亭下立碑刻一块,文称“湘漓分派”。离开铧嘴,我走向南渠,前面出现了一条水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小天平,小天平和大天平实际上都是拦水坝,坝体外部由浆砌条石及鱼鳞石护面。水过鱼鳞一滑而过,鱼鳞无碍,没想到聪明的古人已经能够从鱼鳞获得灵感,用于治水,令人叹服。
沿着小天平往南,河面逐渐狭小,河上有桥,桥栏上刻着“天下第一陡”四字,陡门实际上就是船匣,因修建在渠道水浅流急及陡峭的地方所以叫陡门。由于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灵渠南渠入口的第一座陡门,故称“天下第一陡”。
“天下第一陡”的右侧是秦堤,入口处站着几个手执长矛的秦兵雕塑,堤上道路旁竖立着一排灯杆,杆上挂着小篆书写着“秦”字的大红灯笼,堤上树木郁郁葱葱,树干长满了蕨类和苔藓。
继续往前,我了解了“飞来石”的美丽传说,以及秦堤上“四贤祠”,史禄、马援、李渤、鱼孟威修筑灵渠的感人事迹。过了“四贤祠”,我来到一处堤边缺口,岸上一块石碑赫然写着“泄水天平”,是灵渠的一处排洪道,用来保持灵渠的正常水位,名叫天平,天平上用大石连锁,斜坡砌鱼鳞石,建筑方法与大小天平相同。这道天平可保持南渠水深1.5米左右,多余的水,就自动从这里排回湘江。
傍晚上灯时分,我来到了兴安古城段,灵渠两岸的店铺已经开始打烊,我游览过桂林两江、秦淮河和黄浦江,那些地方都是越夜越好做买卖,兴安古城却一反常态,他们的生活是那样悠闲自得,不紧不慢。
作者:陈志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