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镇远的风吹过秋天渐黄的梧桐叶,舞阳河的河水一瞬就流出了好远。来镇远古城的第二天,我们跨过祝圣桥,登临位于舞阳河东侧的石屏山。
石屏山面镇远古城的北山,以“石崖绝壁高千仞,端直苍阔如屏风”而得名,从山下古城看上去,它像一个大屏风,竖立在群山之中。秋高气爽,游客稀疏,一大早,我和先生沿登山步道上行,透过密匝翻飞的树叶,不时回头俯视这座千年古城,长望走过的路,有一种时光交错的恍惚之感。
古城依山而建,舞阳河穿城而过,乌篷船荡开像链条一样的层层波浪。城中桂香涌动,清澈流动的河水,岸边随风摆动的柳枝,给古城增添了几分妩媚灵动的色彩。黛瓦粉墙的古民居分布在一河两岸,高墙间纵横着一条条石板铺就的幽深小巷,小巷的出口临河外连接着码头,形成独特的古民居特色。“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这里是摄影者的天堂,在临水码头或者城中,一部相机或手机,无论哪个角度拍摄,都是一幅大片。
山水相连,素心若雪,镇远古镇虽是云贵高原重镇,但却有着江南水乡的柔美雅韵。
石屏山东西绵延2.2公里,主峰海拔668.1米,虽然不算高,但因为山体太过垂直、陡峭,需环山绕行而上。爬到一半,我觉得很辛苦,几乎是上行二三十步,就停下来休息下。所幸石屏山有天然而生动的意境美,我们走走停停,且听风吟,感受着秋天斑斓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洒下的静谧和遐想。想起前一日,我们在镇远博物馆了解到,镇远古城占地仅仅3.1平方公里,不大,但却是一个多元化融合的古城,汉民族与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和睦相处。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闽粤文化、土著文化等都曾在这里交汇。攀登石屏山,可以俯瞰整个镇远古城旖旎的自然风光,尤其在这个带有浓郁的怀旧与想象的季节,更能让我们从精神上放松情绪,用心去感受这座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站在山中看舞阳河,隐于云水之间的古城地貌在脑海里一下子清晰起来。镇远古城分为府城和卫城,石屏山位于府城一侧,府城在古代是政府机构,而府城的对岸是卫城,多为民居建筑。舞阳河静静地流淌着,在阳光下折射着粼粼波光,让人感觉温暖又惬意。九月的镇远古城,如此安静地封尘于世间,而时间的流逝却悄悄让它鲜活起来。就在那时候,一阵鸣笛从天空呼啸而来,我不由得停住脚步,寻声而觅,竟然看到舞阳河对岸的山体有火车在跑,好像在屋顶上飞驰,那一刻太震撼了,感觉恍若置身重庆。原来民居楼顶上方山体架起的正是繁忙的沪昆铁路。这来自古城上空的笛鸣已成了镇远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应了城中“镇江阁”那幅对联的优美意境:江心天坠只缘水静洗晴云,栏外笛鸣却是风清梳翠柳。
“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登上石屏山,意外发现竟有一段被誉为“江南塞外长城”之称的古长城。这条古长城是中国南方长城的代表,始修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积淀厚重、纯粹质朴。全长3公里的城垣全部由方正青石砌筑,有垛口1200个,炮台一座,另外还有四个城门楼,防御功能十分完备。镇远水运发达,地理位置特殊,是中原地区行走滇缅的必经之路,因而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为了保卫家园,先人们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才打造出这个人间奇迹!登上石屏山顶,我们走在古长城上,抚摸着古老的城墙,感受着一砖一石的生命与温度。
在最东端的烽火台遗址,透过城墙眺望镇远古城的全貌,感怀千年来的历史沧桑,令人思绪如潮……
入夜,推开民宿的窗户,放眼古城水光相接的点点渔火,看着窗外的舞阳河内外流动的光,我陷入深深的沉思。
作者: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