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说新语·任诞》篇中有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天夜里大雪纷飞,大地一片洁白银亮。王子猷推窗观雪,徘徊吟诗,忽然忆起隐居在剡县的好友戴安道,即冒着寒冷,乘一叶扁舟去访之。经过一夜雪里行舟,到了安道的门前却又打道回府。船夫好奇地问其缘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这话答得真有意思!体现了行事洒脱率意的魏晋风流。但若我也有这样的雅兴,怎么也得叩门而进讨碗热茶喝啊。与友促膝谈心,温一壶酒或摆一盘棋,最好能一起踏雪而行,月下赏梅,无梅赏松,亦可赏竹。但是,这样的朋友又有几个呢?
眼前这个正在全神贯注冲洗茶具的男子,无疑是其中一个!
1/
初识他时,他还是个小青年。他父亲是民间学者、诗人,藏有许多地方民俗书籍,我常常向他父亲请教有关的知识。
那天,我和他父亲坐在他家门前的竹棚里,翻看藏书。棚外秋雨淅淅沥沥,棚内柴火“噼噼啪啪”烧得正旺,他坐在一方柴灶前往灶内添柴,灶上坐着一个古铜色的大铁壶,正“滋滋”地冒着热气。当时秋意正浓,衣单体薄的他把小板凳往灶前挪了挪,靠得更近了,柴火把他的脸映得红彤彤的。
水烧开了。他吃力地提着大水壶,泡好茶,恭恭敬敬地端到我俩面前。那是一只天青色的茶碗,里面茶汤青绿,腾着热气,我呷了一口,甘甜温淳。他父亲笑着说:“还好喝吧,这是我收藏的春茶。我这小子从小就喜欢喝茶,冲泡技术还行吧?”
“行啊,非常娴熟!他的脚怎么啦?”我看了看他走路的姿势,好奇地问。“唉!小儿麻痹落下的患疾。”他父亲叹了一口气,端起茶碗,轻轻地吹了吹热气。
雨停了,暮色渐渐地笼罩着大地。我起身告辞时,他父亲坚持要他送我,说天色将暗,山路难行,别看他脚有毛病,行走起来还是很利落的。
他提着一盏马灯,一瘸一瘸地跟在我后面。他家位于山村的高处,通往山下的小路被雨水打得泥泞崎岖,我俩走得小心翼翼。这时,一直沉默少言的他开口了:“林老师,我很喜欢你写的诗歌,我也想学,能教教我吗?”
我感到意外,因为那时我也刚开始学习写诗。“你父亲是个有名的诗人,你怎么不向他学习呢?”我回头看了他一眼,问道。
“他不肯教我,说学这个没用,挣不了钱。”他甩了甩沾在鞋里的泥巴,接着说:“其实我很喜欢诗歌,很羡慕你们这些会写诗的人,可以借诗歌抒发自己的心里话,多好啊!”
“那你比较喜欢谁的诗歌呢?”我看看天,夜幕开始降临。
“我喜欢徐志摩的诗,特别是《再别康桥》,我都可以背得出来了。”他扭亮了手中的马灯,橘黄的灯光把我前面的影子照得长长的。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他富有感情的声音在暗蓝的夜色中飘了起来。
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到了山下的路口,来到我停靠的自行车前,我回过头来,对他说:“回去吧,路上小心点,别摔跤哦。”我为他弹去沾在发端上的露水,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喜欢文学是件好事,学习要持之以恒,多阅读著名的诗歌,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相信你也会成为像你父亲那样的诗人。”
“嗯!谢谢林老师。”他挥挥手,转身隐没在夜色中。
2/
在那些日子里,他一有空就往我家里跑,翻阅书架上的诗集,与我一起探讨写诗的技巧。每次他来,都蹬着他父亲那辆“永久牌”自行车,车后架上不是绑着番薯就是香芋,或是他家种的青菜。
书架上仅有的几本诗集《顾城诗选》《徐志摩精选诗集》《海子的诗》被他看了个遍,还在信纸上一首首地抄下来,足足抄了几大本信纸。我看到他这样努力,就托县城的朋友买了几本诗集送给他。当他拿过我送给他的精装本,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颤抖的手掌不停地抚摸着封面。
不久,他父亲突发恶疾病逝,家里的重担就落在他身上。他来我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有时甚至几个月都没来找我,后来只是电话联系了几下,然后再也没见过他。
这些年来,在别人的口中,我陆陆续续知道了他经历的一些事情。
父亲走后,他除了照顾体弱多病的母亲,还要照顾在读初中的小妹,负担起一家人的生活,拖着一只瘸腿奔波于人生的风雨中。他随别人到县城打工,派传单、张贴小广告、卖矿泉水、看仓库,甚至到工地上干重活。沉重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但他仍然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诗歌梦”,在工棚里、天桥下、车水马龙的路边都有他挑灯夜读的身影,在劳累之余一直坚持文学创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诗歌陆续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终于实现了他苦苦追求的诗歌梦,成为一名诗人!
前几年,他回家娶妻生子,并在家乡办了一个养鸡场,事业红红火火,过上了幸福充实的日子。
3/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转眼间又是天凉好个秋。
那一夜,黑幕开始笼罩大地,窗外的远山成了剪影,秋虫呢哝声声,夜风吹了进来,翻动书桌上的信笺,“沙沙”作响。当我从地上捡起被风吹掉的诗稿时,忽然间想起了他送我下山的那个夜晚,那跳动的柴火和橘黄的灯光开始在心间流动。于是,我骑上“小电驴”,披着夜色向他家驶去。
许多年没来过这里了,弯弯曲曲的山路已铺筑了混凝土,宽敞了很多,路边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把山路照得亮堂堂。我直接把“小电驴”骑到他家门口,只见原来的平房不见了,一座三层的小洋楼矗立在眼前。门前的竹棚已被锌铁棚代替,他正坐在里面看书。
当他看到我时,猛地站了起来,快步向我扑过来,紧紧地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林老师,什么风把您吹来了啊,快进来坐!快进来坐!”
里面依然垒有一方小柴灶,灶上坐着的还是以前的那个古铜色的大水壶,壶底被火舌舔得黢黑。他说,父亲生前很喜欢这个水壶,是爷爷留给父亲,父亲留给了自己,他之所以保留这个棚子,保留那方柴灶,是因为这些能让他感到温暖,每当看到它们就会想起从前的日子,想起父亲喝茶看书、爬格子的身影。说完,他生起了柴火。
我挨着他,坐在小板凳上,一边往灶里添柴一边聊着这些年发生的事。他说自己在外面漂泊多年,始终没有放弃文学梦,无论日子多艰辛,他依然热爱生活,坚持用诗歌抒发自己的心声。回家创业后,怕我已经忘记了他,所以一直没有联系我。这么多年来,他对我也甚为挂念,是我当年的鼓励给了他坚定的信念,一步一步地向着文学的殿堂迈进。
水开了,他拿出两只天青色茶碗,抓一把春茶投入碗中,慢慢地往碗里注水,然后用碗盖沿边压着茶叶,直到茶汤青绿如春。我端起茶碗,一轮明月映入水中,哦,不知不觉秋月已圆。
那夜,我们聊了很多,聊起了曾经的往事,聊起了那盏马灯、那辆“永久牌”单车以及那几本曾经喂养心灵的旧诗集。他说,每当他要被生活击倒的时候,是诗歌给了他站起来的勇气,让他对往后的日子怀抱希望。接着他站了起来,声情并茂地朗诵了高尔基著名的散文诗《海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是啊!文学的力量是无穷的。此刻,我仿佛看到一只海燕在茫茫人海中扑击沉浮,在文学的海洋上展翅翱翔,在乌云密罩的怒海追逐一道闪亮的光……
作者:江南散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