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与春天缔约的城市。
不会再有哪个城市,能这样与春天的名字紧密重叠在一起,既简明直白,又不失婉约含蓄,浪漫而温暖地存放在人们的意念里。想想最初游走于东北漫长冬季的先民,是怎样一路披荆斩棘、垦荒为田、修垒筑城在此定居的。当他们为自己的这方地域命名时,心里是怀着怎样美好的渴望和虔诚的信念。
刚刚认识这座城市时,我刚刚绽开青涩的容颜,记忆虽因时远而模糊,却经久留存。短暂的一两次停留,让我对这座城市的心理距离不再遥远。
翻开已经泛黄的一张黑白照片,是大约十三四岁时的自己和一个同龄的女孩,站在湖畔的亭子里,两手紧张地捏着衣襟,拘谨地并着双脚,面容胆怯而羞涩,喜悦欢快的情绪隐藏着。时值深秋,背后是平静的南湖水、经霜的树木以及远远的天空。那是我们自出生以来,第一次从乡村来到这个叫做长春的城市,与其他一些来自不同地方的同龄人,在这个城市学习画画。
对于城市,当时的我们觉得很陌生也很遥远,只觉得这里有着比我们的乡村大且热闹的商场,有着宽宽的街道及拥挤错落的楼房。最初的长春印象,在脑海里停留了那么一段时间,逐渐模糊。
另外一张,也是黑白照片。个子稍稍高了一些,在简陋的火车站前,一个花坛,一座象征着长春形象的君子兰水泥雕塑前,两个土里土气的农村女孩的合影。那时,我开始有了对城市的向往,或者说是梦想。
搜索有关长春的记忆,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这两张缺少色彩的照片。当年的长春留给我的印象,是依稀的,模糊的,片段的:清瘦的南湖公园,在公园与一个并不熟悉的女孩的合影;热闹的桂林路,繁华的百货大楼;飞驰的52路有轨电车;骑着自行车等在斑马线上的人群,红绿灯变换,自行车又飞驰在马路上,穿过行色匆匆的路人……就是这些。
上大学,是在另外一个城市,但无数次穿梭中转于长春站,从曾经慢节奏的生活,不知不觉过渡到了快节奏的步伐。站前那座简陋的君子兰雕塑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站前广场,虽然不太大,但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广场下有了地下商场,从地下商场可以通向各条大街。那时,我多少次想从地下商场的每个出口走到各条大街上去,一直走到这个城市的尽头,看看我残存记忆中的各处都变成了什么样子,欣赏这座城市全新的风景。虽然那时无暇停留,无暇关注这个城市太多的细节,但可以清晰感觉到这座城市在时刻变化着。
很快,火车站又重新修建,站前那些低矮的楼房,一夜之间就被鳞次栉比的商业楼代替,更多南来北往的过客拥到了这里。有的从这里走向了外面精彩的世界,有的在这里开启了新生活。无论是往还是来,是走还是留,这个如它名字一样温暖的城市,日益发展壮大,运载着、接纳着许许多多为实现梦想努力奔跑的人。
多少年以后,我参加工作结婚生子,也和所有的奔波者一样,频繁地来往于长春。对这座城市,我早已不再仅仅是过客。那仅有的两张有着青涩青春记忆的黑白照片,早已变成了海量的孩子的彩色照片。时光荏苒,我无法抓住时间,却能记录时光的星移斗转。无论节假期还是平时的休息日,我都要带上相机,游历于这座城市的各个景点,把那些曾经的模糊记忆,变成多彩的清晰画面,用一种热爱生活的态度,给这座城市增加属于个人的美好注解。
记录最多、最无可替代的地方,依旧是南湖公园。此时的南湖公园,是这个城市最大的市中心公园。再也找寻不到当初我见过的那个单调的小亭子了,园中已是各种回桥亭阁与湖光林色相映成趣,岸柳垂青,碧波荡漾,游船轻摇,拱桥精巧,既有江南的俊秀,又有塞北的舒朗。南湖大桥,这个不曾占据我记忆的存在,把南湖一分为二,站在桥上依栏而望,可将湖光美景尽收眼底;夜色中的音乐喷泉,则流光溢彩美不胜收。也曾多次踏足向往的南湖白桦林,“亭亭白桦,悠悠碧空”,歌词里的美好意象,可以在这里找到最美妙贴切的诠释。
南湖公园里的风雨四亭、沙滩浴场、火车头、船台等标志性景点,已将我过去模糊的记忆完全覆盖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迁,从一个公园景观的变化升级也可见一斑,我有幸成为万千见证者之一。它再也不是几十年前那张单调的黑白照片了,时代已经赋予这座城市一个崭新的面貌。多年以来,各种殊荣加给这座城市,电影城、汽车城、科技城、森林城、雕塑城、园林城……但这座与春天握手的城市,依旧暖意融融,优雅深情,不张扬,不炫耀,以壮丽又柔情、多彩又清新的画卷,给予她怀抱里的每一个人幸福的生活。
长春,于九百万春城市民而言,从来不是一个单纯名字意义上的春天城市,而是一个安心归靠的港湾,一个用心守望的家园。无论我这个记录者游走过多少城市,看遍多少风景,在一身疲惫之后,回到这个城市的身旁时,都要禁不住说一声:终于到家了。只要从车窗里看见它的道路楼宇、绿树繁花、车流人影,心里就会兴奋不已。这个城市宽宏博大,与人为善,有着北方城市的豪爽和豁达,有着与春天融合的唯美和气韵。
一路走来,我用少年与青春、照片与影像、文字与情怀,记录着这座城市最美的风情。余生相约长春,即是携手春天、相伴温暖,可诗意栖居,亦可浪漫相守。在这样宜居的城市里生活,幸福满满。
作者:安志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