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闻县东北角,岁月轻声细语间,隐匿着一座古老而充满生机的港湾——外罗渔港。她的名字,宛若海风中的低吟,轻轻拂过时间的轮廓。这里,是海与港的交响,是渔火与星光的辉映,是一曲悠扬的海洋之歌,缓缓流淌在岁月的长河中。
外罗港,作为广东省八大渔港之一的天然良港,因新寮岛这个天然屏障,使得桀骜不驯的汹涌波涛在港湾变得温顺可人。港湾蜿蜒,长达4500米,最宽处1000米,最窄处仅250米,曲水回旋。远眺,港湾平静如湖,海面波光粼粼,如同无数钻石在水面闪耀;近观,海浪轻拍岸边,发出轻柔的哗哗声,像是大海的低语,又像是海与岸的亲密对话。泛舟港湾中,放眼南望,岸上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宛如海市蜃楼。从高空俯视,整个外罗埠头南倚蜿蜒起伏的山丘,北与新寮岛隔港相望,西南侧突起的狮子岭伏卧于渔港,守护着港湾,给渔港增添了一份古趣和传奇的色彩。在这里,你能感受到最浓烈的大海气息和性格;在这里,屋檐下补网的疍家妹会使你的脚步停滞;在这里,寻一临海人家,在阳台上观星火般的渔火,沐太平洋飘来的海风,那绝对是神仙般的享受;在这里,“老人与海”的传奇故事每天都在这里紧张上演。
我与外罗渔港结缘,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父亲工作变动调至当时的外罗镇,外罗渔港也就成为我永生无法忘怀的第二故乡,成为我青少年时期编织梦想与追逐梦想的启航港湾。近日我再次回去探访母亲般的港湾,站在码头上,我不禁感慨万千。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海域,都承载着我的回忆和梦想。听老渔民说,本世纪初外罗镇级建制被取消后,严重制约了外罗港的发展,他们渴望恢复镇级建制,让外罗港再次加快腾飞的步伐。但我坚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外罗渔港不会停下发展的步伐,一定会再次腾飞,一定会书写新的传奇。
站在码头边侧耳倾听涛声,历史的涛声仿佛在我耳边回响,诉说着一段关于疍家人的传奇,整部外罗港史,可以说半部是疍家人的抗争史。疍家人,也称为“蛋家”或“水上人家”,他们世代以船为家,以捕鱼为生,漂泊在无垠的海洋之上,与风浪共舞,与海浪共鸣。“出海三分命,上岸低头行”,这句谚语是古时候疍家人命运的写照,他们被划入贱籍,承受沉重的赋税,没有权利,甚至被禁止接受教育和参加科举,不能与良民通婚,还被禁止登上陆地,面对着种种社会限制和歧视,他们生活充满了艰辛和挑战。然而,他们并没有屈服于这种命运,他们奋起抗争,通过各种方式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尊严。相传明嘉靖年间疍民起事,反抗朝廷的压迫。这种勇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体现了疍家人不屈不挠的斗志和对自由、平等、幸福生活的追求。随着封建体制的废除,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疍家人逐渐上岸定居,融入了陆地汉人的生活,文化教育、婚姻的禁锢也被打破,疍家文化也逐渐融入了当地文化之中并得到传承。
如今,外罗港与疍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沿着港湾建设了如长龙般蜿蜒的码头,那可是一块块大石头垒起的长龙,是当年的渔民与建设兵团用双手和肩膀垒起的钢铁长城。疍家人现在不仅陆上有家,作业设备已从一叶扁舟,变成了大型渔船,船上还装有空调、电视、对讲机等设备,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已大为提升。你看,码头边,一艘艘渔船沿着码头整齐地停泊着,它们在波涛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故事。船舷上悬挂的国旗在海风中猎猎飘扬,它们是船只的骄傲,也是渔民们心中的信仰。船上的渔网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鱼,银光闪闪,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这些鱼是大海的馈赠,也是渔民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渔民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商贩们的讨价还价声,孩童的欢笑声,与海鸥的叫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渔港最动人的旋律,那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是一首悠扬的诗篇,是一曲动人的乐章。
历史不会忘记,外罗港老渔民曾创造过辉煌的历史。1950年他们在港湾协助解放军海上训练与渡海作战,为解放海南岛立下赫赫战功。他们捕获的群翅从明朝开始就被作为皇宫贡品,还曾经被选为国宴用品,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宴席中的首菜就是外罗群翅。1981年国际捕鲸公约签订之前,外罗渔民曾赠送一具大型灰鲸骨骼给广州文化公园水产馆,作为“镇馆之宝”。外罗渔港的辉煌捕鲸历史已成为过去,但敢闯敢拼的外罗精神却代代相传。
外罗渔港,不仅是一个渔港,更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份传承。
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