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在乡下最难忘的娱乐活动,莫过于看露天电影。
依稀记得,村里每有电影放映,村民们便会奔走相告。那时放露天电影的地点,基本选择面积较大的大队部晒谷场,而我们村距离大队部比较远。少时的我和父母总是早早吃罢晚饭,急匆匆赶去看电影。一路上,我们会遇到扶老携幼的村民,大家像赶集一般往晒谷场赶。往往到晒谷场时,电影幕布前早已挤满了村民。
那时我还是个小孩子,常常占不到好位置;有时就是占上座,也因为视线被大人遮挡而看不到电影。后来,小伙伴们发现了一个秘密:银幕后面空空的没人,既能看到电影,也没人遮挡。于是,银幕后就有了我们这些小观众。
放映前,放映场挤满了观众。放映员被大家拥在中间,有条不紊地安装放映机,调试镜头。一道亮光射向银幕,调皮的孩子在镜头前晃动身子、摆弄手臂,银幕上出现张牙舞爪的黑影。等到了晚上八点左右,放映机吱吱地响起来,光芒四射的五星伴着进行曲闪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字幕一经打出,一颗红星熠熠生辉,放射出一片灿烂夺目的光芒,人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正片开始了。
儿时年幼无知,我们只能分出影片里的好人坏人。那时的电影题材远远没有现在多,看来看去就那几部战争片——《地道战》《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之类的。这些电影轮流放映,我们小孩子几乎都看了三四遍以上,故事情节能倒背如流。有时还很有兴致地模仿着电影里的镜头,背出影片里的那些经典台词。有时候想夸奖谁,就学着电影里的镜头,挑起大拇指说:“高,实在是高!”逗得小伙伴们哈哈大笑。
随着银幕上“剧终”二字出现,电影徐徐收拢光束。归家路上,大家意犹未尽地谈论着剧情。
童年的我们对电影是情有独钟的。只要一听说晚上放电影,我和小伙伴们就像树林里的小猴子,高兴得上蹿下跳。往往一部电影看了一次觉得不过瘾,还要去邻村再看一遍。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去邻村看电影《英雄儿女》,回来的路上伙伴们学着影片中王成喊着:“八五一、八五一,我是王成,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向我开炮!”然后捡起路边玉米秆当爆破筒向壕沟里跳,弄得浑身脏兮兮的。回到家被母亲训了一通,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和小伙伴去别村看露天电影了。
如今,看电影早已不像那个年代那么困难,用手指头轻轻一点,手机、电脑上都可以搜索出你想看的电影。看露天电影的童年,虽不能相比于当下,但却是愉快而美好的,叫人无限怀想,又让人无比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