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走路,而且走得很快,那是从小练就的功夫。
记得第一次走远路,是为了能看到木偶戏,跟着一位老爷爷去了几公里外的村子。却半途后悔不想走了,在老爷爷的鼓励下,终于到了目的地。看到了木偶戏,却觉得并不好玩。返回的时候怕走丢,又鼓足了勇气和老爷爷一道走回了家。
稍稍长大后,电影成了我的最爱。《小兵张嘎》《地雷战》等等百看不厌。只要得到消息,即使在晚上走几公里路也要去看。那时心中有电影,有英雄形象,能鼓舞人心,从此,我有了不怕困难的顽强品质。
上世纪80年代初,我考上了县城学校,每周从学校到家里,再从家里到学校,要走一个来回二十多公里路。不是我想走,是必须回家取粮馍。星期六下午三点多放学,我与村子几个同学相邀,或一个人走着回家。累了,在路边歇歇;渴了,寻点儿水喝喝,来了精神就继续走。星期日下午两点多,我肩前一个包,肩后一个包,负重前行去学校,乡亲们戏称我们为粮馍贩子。那条路,我走了三年。那时走路,心中始终有个目标。回家,家是目标;返校,校是目标。半路上的氮肥厂、双中村和太白庙村是小目标,当这些小目标被我一个一个拿下时,即到达目的地了。
工作后,也经常行走,是上班或回家。前几年,遇到过很多“暴走”的中老年女性,知道她们是为了减“赘肉”,为了身材苗条。当然,每天街道上、公园里都有行走者,有上班的,有散步放松的,有锻炼身体的,各人有各人的目的。
前年的国庆假期,我与同事,都已是过了知天命的人了,还“暴走”了一次。那次走了三十多公里路,刷新了行走最远记录。回家后,妻子说:“真是疯了,不要命了。”那次行走,是早有谋划,早有预案的。我们从老家出发,沿着一条少有人走的古丝绸之路行进。一路上,我们聊天,欣赏青山绿树,感慨大自然之美。行走二十多公里后,休息补充能量,再沿古道继续前行。出发时天气凉爽,下午骄阳似火,两人顶着烈日,奋勇前行。虽吃吃喝喝,走走停停,但心中的目标没有变,劲儿没有退,终于在下午两点三十分到达一个镇子。那次,两人来了个穿越,从本县翻山越岭,行走到了邻县,支撑我俩前行的,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和信心。
看来,行走,不是有目的,就是有目标。
其实,人生就像行走,而且还是远行。远行的每一步都很关键,如果第一步是正确的,那就要义无反顾地前行。如果预设了目标,就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有披荆斩棘、破浪前行的精神,有不辱使命的担当。
人生行走,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却能走得远。人生行走,有人选择了平庸,有人选择了不凡。后者有理想信仰,有抱负担当,让人敬佩、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