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肆意地倾洒在乡间的水泥道路上。家乡堂侄的婚礼诚邀,我欣然回乡赴宴。酒足饭饱,正待离开时,身旁的邻居关切问询:“你不回家瞅瞅?”我心头一酸,无奈回应:“不回了,我连钥匙都没带。”
我在县城工作,距老家不过二十多公里,短短半小时的车程罢了。父母在世时,每临周末,我定会归家探望。数年之前,父母相继辞世,我归家的次数渐趋稀少。唯有逢年过节,才仓促回去一趟,且极少留宿。夏日的柔风悠悠拂过老家那荒芜的庭院,杂草在墙角疯狂地生长。父母走后,家中空寂清冷,徒留四壁,往昔的温馨荡然无存,让我觉得短暂的停留也失去了意义。就这般,不知不觉中,我沦为了故乡的匆匆访客。此时此刻,我才深深领悟到“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句俗语背后那无尽的悲凉与沧桑。
父母健在时,每次我离家,牵挂与不舍皆隐匿在父母脸上的道道皱纹中。母亲总会拉着我的手,她那粗糙却温暖的掌心传递着深情,眼中满是慈爱,声音轻柔而急切地叮咛:“孩子,开车千万要小心,路上别慌张。工作得用心,可别出差错。天凉了要记得添衣,别把自己冻着,务必要好好照顾自己。”她一边说着,一边仔仔细细地为我整理衣领,那专注的模样仿佛我仍是个未长大的孩童。
父亲则在一旁默默地把一篮子土鸡蛋和新鲜的蔬菜搬到我的车上,他那满是劳作痕迹的粗糙双手,指节粗大,手背青筋凸起。他嘴里还念叨着:“这些都是自家的好物,没打农药,城里可难吃到,都带上。”他的眼神里饱含着无尽的慈爱与疼惜,那是一种毫无保留、不求回报的挚爱。
那时的我收入微薄,每次回家几乎都是白吃白住,给予父母的回馈寥寥无几。犹记得有一回,母亲为了给我烹制一顿丰盛的晚餐,在厨房忙碌了整整一个下午,豆大的汗珠从她额头滚落,她却无暇擦拭。而父亲,为了给我准备带回县城的特产,天未亮就去田间采摘,只为挑拣到最上乘的。
如今回想起来,懊悔如汹涌的潮水将我吞噬,让我真切地体悟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锥心之痛。倘若西游记里的月光宝镜真的存在,哪怕让我倾尽所有,我也甘愿将其获取,只为让时光倒流,让我能好好做一个孝顺的儿子。
故乡的风,吹过了悠悠岁月,不知历经了几万载?故乡的云,飘飘荡荡,不知穿越了多少个漫漫春秋?那曾经无比熟悉的小院,在夕阳的余晖残照里,显得愈发孤寂落寞。然而,在这熟悉又陌生的故土之上,我再也无法寻得父母的身影,再也不能听到那饱含着无尽深情的声声呼唤。唯有那绵绵无尽的思念,如丝如缕地在心头萦绕,在漫长的岁月中深沉地沉淀。
每一次回想,父母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徒留我在这荒芜的时光中,被思念的苦痛反复啃噬。曾经,他们是我生命中的温暖港湾,如今,只剩下回忆中的点滴片段,成为我心灵深处永远的慰藉和伤痛。那熟悉的小院,见证了太多的爱与温暖,如今却只剩我形单影只,在思念的深渊里沉沦,无法自拔。
龙志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