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一个午后,几位文友在聊“阳光下的家乡”主题创作时,提起割稻的陈年趣事,说干就干,大家一致决定周日到茂德公鼓城,亲身体验一回收割水稻的奇妙之旅。
走进茂德公古城,到了樟树湾酒店的“一亩三分地”,那可真是一片被岁月和汗水浸润的土地。这块土地,被偌大的玻璃窗隔挡着、呵护着,没有田埂的蜿蜒曲折,也没有稻海翻金浪的一望无边,感觉这里:好像是一个被田园都市圈养起来而又被遗忘的文弱“宝贝水稻”,然,它却是充满着最鲜活的生命力。据了解,不少中老年的旅友都很喜欢这块一亩三分地,因为它诉说着旧时古老而又常新的故事,也蕴含着那一代人融入血液中隐忍、苦泪与坚强的记忆与奋斗精神。
当我踏入这片稻田,那成熟的金黄将我包围了。田边的野花野草在肆意生长,五彩斑斓,它们可是这片土地上最自由的绿植,几乎没有谁在意它、收割它。阳光毫不吝啬地洒下,为每一株稻穗都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边。我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的是泥土的芬芳和水稻成熟的甜香,这可真是大自然最纯粹、最醉人的香气。
开工啦!我们挽起衣袖,戴上草帽,手持镰刀,怀着既兴奋又敬畏的心情走进稻田。脚下的泥土软软的,还带着一些湿润,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大地的温暖和力量。弯下腰,我仔细观察着眼前的水稻,那饱满的稻穗低垂着头,像是在谦逊地向大地母亲致意。
我从小就是那种怎么晒也晒不黑的白皮肤,还是容易招惹蚊子咬的那种“唐僧肉”。所以我相对更小心地握住镰刀,按照陪伴割稻的“农民伯伯”教导的方法,用刀刃贴近稻秆根部,然后用力一拉。“唰”的一声,一把水稻便被我成功收割下来。然而,我也很快意识到,收割水稻并非想象中那么轻松。一段时间弯腰让我的腰背感到酸痛,手臂也因为不断重复的动作而开始发酸,但望着那一片等待收割的稻田,我告诉自己要坚持。
在劳作的过程中,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在书本上读到的“粒粒皆辛苦”,此刻,在人到中年的时分了,才真正深刻地理解了其中的含义。每一粒稻谷都饱含着农民们辛勤的汗水,从播种、灌溉、施肥到除草、除虫,再到最后的收割,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们多少的心血和期望。而我们平日里在餐桌上随意浪费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对这份辛劳的不尊重。
不一会儿,我们逐渐掌握了收割的技巧,动作也变得越来越熟练。大家虽然都很疲惫,但眼神中都闪烁着坚定和满足。当处暑后的阳光愈加热烈的时候,我们也终于完成了收割任务。望着身后那一堆堆摆放整齐的水稻和此刻的稻田,仿佛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我们带着收割好的水稻,来到了农屋前的打谷机前。我学习着操作着打谷机,将稻谷从稻穗上分离出来。那一颗颗金黄的稻谷如珍珠般滚落,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午餐前,我们蹲在田埂上吃“前菜”,一起擦着汗诉说艰辛,一边分享着这一天的收获和快乐。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疲惫而幸福的笑容。此刻,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和满足。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会在忙碌中迷失了自己,而这次在樟树湾的收割水稻体验,让我重新找回了与大自然连接的纽带,让我明白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离开樟树湾酒店的时候,我回头望了一眼那片稻田,心中些许有着不舍和感激。我在试想,这种体验大家应该带小孩尤其是娇生惯养的“家中小太阳”过来:因为它不但能让你收获生活式教育、直观地理解和体验劳动的价值,还能让你收获劳动教育,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收获。它不但能让你懂得感恩与珍惜、培养感恩之心和珍惜资源的意识,还能让你接受吃苦教育,尤其对于生活在安逸环境中的孩子,那是一种特别宝贵的教育。
当前,随着乡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工具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了,有些地方割稻实现“无人化”、机械化的高效作业模式了,不少地方正在逐渐告别镰刀时代。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更加珍惜粮食,尊重农民、尊重劳动,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
此刻,我赶快举起手机,“咔嚓”一声,给这块收割后的稻田定格了一个剪影,让美好在光影下绽放,让感动定格成永恒。
保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