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一如您;下自成蹊,一如我们。
第一次见到李韩湘老师,是在屏幕里头。一首《枉凝眉》夹着电流的沙沙声播放了许久,终于走进一位脸圆背挺的年轻男人。穿着衬衫西装裤,脚蹬双皮鞋,步履稳健,风神潇洒,不紧不慢地拉开椅子,又喝了口水润润嗓子。“同学们,可都曾用心看过一遍《红楼梦》?”说完便是笑着点了点头,“我猜想,也许也并没几个人。”是了,第一次看见您的名字,是在那张黑白间隔的练字纸上,而第一次听见您的笑声,便是在高一那一场关于《红楼梦》的讲座上。宁荣国府的兴衰、宝玉黛玉的情爱,王熙凤的犀利强势、史湘云的心直口快,一段红楼视频提起我们的兴趣,情到高处双手一拍大笑着勾走我们的魂,谁解其中味!
当我置身于李老师的课堂,像一只迷途的羔羊发现了指路牌,从此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无用之用,乃为大用”,李老师的课堂并不局限于薄薄的课本。名著经典,宫廷琐事,诗人生平信手拈来,从一首诗、一句话,到作者的人生、趣事,再聊到生活、谈与为人;一步一步抽丝剥茧,如海水倒灌江河,一望无垠。记得《清平调》里杨贵妃的花容月貌、《妾薄命》里陈阿娇的色衰爱弛,也记得《江汉》里杜甫的日落凌云志、《大风歌》里刘邦的胜者悲鸣意,不夸张地说,这是从前不爱读书的我难以领略的崭新天地。
李老师上课前,总要挑上四五个同学上讲台,或是背书或是默写,“我下次一定好好背书”不知何时,已经成为同学们面对老师时的万能句子。心脏似要跳出胸腔地走上讲台,心脏沉入湖底般地回到座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大抵是这种感觉了。有时讲累了,李老师便放些视频,放些老歌,跟我们聊聊生活,在点滴熏陶中,让我慢慢明白“一个没有诗性的灵魂是枯燥的”。
跟着老师的步伐,我踉踉跄跄小跑着追在队伍的末尾,以为我的生活只会有听同窗与老师你来我往、引经据典、高谈阔论。从未想过也有那么一天,气氛高涨的课堂上,老师说上句,我们跟下句;老师谈古人,我们论今师。“一剪梅”典故一出,赢得满堂彩。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磕磕又盼盼,我一路走一路走,才终于瞧见些天边的曙光。我仍然不敢说现在的自己有多热爱着文学,发誓一定要成为一个下笔有神、字重千金的写作人,或是一名针砭时事、思虑深沉的评论家。但我想要拥有自己的观点是真,想要用文字陈述自己的想法是真,想要表达对李老师在我文学启蒙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感谢是真;其情之切,字字肺腑。
老师,中秋又逢教师佳节,你我共踏新征程,千里共婵娟。
祝您幸福安康,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