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已过,春分将临,风和日丽,雨水充润,又是一年植树节。大好春光植树,绿化环境,美化生活,古往今来,莫不如此。古人勤于植树,激发了文人墨客的诗情,留下许多情意浓浓的名篇佳句。
东晋名将陶侃,“常课诸营种柳”;重孙陶潜(字渊明)也爱种树,尤其爱柳,不仅在田园水泽插柳,还在住房前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诗作有“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等篇章。
到了唐代,植树蔚然成风。诗人多爱植树,还把植树的情景描绘出来。这从李白的“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光好,绝胜烟柳满皇都”、王之涣的“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韦应物的“聊将休假日,种柳西涧滨”等名句,就可领略到当时植树的热情和场景。
诗人杜甫,喜爱桃、竹,他的住处附近就是“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平生憩息地,必种数杆竹”。他因战乱到处流浪,住在成都浣花溪,曾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写照。
诗人白居易,多地为官,每到一处,他都栽花种树,留下诗篇。谪居忠州刺史时,带领百姓种了很多花木果树。“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栽松遍后院,种柳荫前墀。”这首《春葺新居》就描述了他在不同地方任职的植树经历。
宋代文豪苏轼,少年时就爱种树,曾在读书的山坡上栽下数万株松树,正如他在《戏作种松》诗中说:“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因多年种树,他掌握了种树技术,人们都来学习,被称为“东坡种松法”,写入《东坡杂记》中。他任杭州知州时,在西湖筑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成为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谪居黄州时,在“东坡雪堂”周围栽种柳、桑、竹、枣、栗等,并写诗曰:“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曾在带湖新居种树,并写词《水调歌头》:“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
爱树种树的古代诗人还有很多,读他们的诗,就能读出片片新绿和参天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