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的阁楼深处,静静地躺卧着几个儿时的“玩伴”——泥鳅笼。如今它们已寥寥可数,不过十余个,而在遥远的往昔,曾有一百多个这样的身影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大小不一、形状相仿的泥鳅笼,都是爷爷用他那双布满老茧却灵巧无比的手,为我们精心编织而成的。
爷爷的身影总是佝偻而坚毅,他手持砍刀,不辞辛劳地攀上屋后的山岭,挑选隔年的老水竹。他熟练地将竹子劈成篾片,然后,用那双饱经风霜的手,将它们编织成形状独特的泥鳅笼。它们宛如一只只精巧的“喇叭”,一端宽敞,一端细小,酷似护士手中的注射器。
忆及童年,大哥阿牛正值青涩年华,二哥阿福也尚显稚嫩,而我,只是个天真烂漫的孩童。每当盛夏的“双抢”季节来临,早稻被收割,水田被翻耕,准备种植二季稻。夜幕降临,我们三兄弟便如游击队员般,大哥二哥各自挑着一担泥鳅笼,或手持火把,或提着马灯,而我则紧随其后,尽管年幼,却也满心欢喜。我们小心翼翼地行走在田埂上,一旦发现田中有水流潺潺的缺口,哥哥们便会迅速安置好泥鳅笼,用泥土压实,确保既能排水又能捕捉泥鳅。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哥哥们便迫不及待地回收前一晚放置的泥鳅笼。每一次的收获都令人惊喜,拉开泥鳅笼小端的稻草塞,里面便跳跃着滑溜溜的泥鳅,还有色彩斑斓的鳑鲏、细长的黄鳝,偶尔还会有令人心悸的水蛇。我站在一旁,欢呼雀跃,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欢喜。
那时,邻居的孩子们见我们收获颇丰,也纷纷效仿。然而,有时我家的泥鳅笼会神秘失踪,不知是被人误收还是故意为之。但无论如何,那些泥鳅笼总是带着我们的期望与梦想,静静地守望着每一个夏夜和清晨。
岁月匆匆,转眼间五十余年已过。那些欢声笑语、兄弟情深的日子已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而那些泥鳅笼,也早已不仅仅是捕捉泥鳅的工具,它们承载着我童年的欢笑、兄弟间的情谊,以及那段忙碌而无忧的岁月。每当我想起它们,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纯真无邪的时代。
作者:陈迪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