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童年,是一幅多彩的画卷,而玉米棒子便是其中一抹不可或缺的色彩。那时候,家中的餐桌上,总会出现各式各样的玉米棒子。它们或许与米饭同蒸,或许在灶膛里烤熟,亦或是清水煮熟,形态各异,但无一例外地遭到我的嫌弃。因为吃得太多,我总是任性地拒绝。每当我看到玉米上桌,我总是不满地向大人嘟囔:“天天吃,天天吃,就不能变点花样吗?”
然而,每当我看到爸妈啃着玉米棒子,脸上洋溢着知足的笑容,我不禁心生疑惑,这么无味的食物究竟有何魅力?竟能让他们如此享受?正如古人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时的我,还未曾领悟玉米棒子的真正美味。在我的眼中,玉米棒子似乎特别寒酸,无法与大鱼大肉相提并论。
最近一次回家乡休假,重游故土,一路上,成片的玉米如同披着绿纱的佳人,怀抱着金黄的宝贝,静待收获。
正值玉米成熟的季节,表哥热情邀请我们一同前往田间采摘。步入那片玉米地,仿佛进入了一个绿色的海洋,又仿佛闯入了一个绿色的迷宫。一人多高的玉米秸秆,整齐排列,犹如接受检阅的士兵,威武壮观。在绿叶的掩映下,玉米棒子熠熠生辉,剥开层层包裹的金黄的玉米,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表哥告诉我,这些玉米秸秆在过去有着多种用途。它们不仅是牲畜的美味饲料,还能搭建起简易的篱笆,甚至编织成生活中的实用品。更多时候,它们会被焚烧成灰,化作土地的肥料,正如古诗所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哥熟练地剥开玉米棒外皮,露出金黄饱满的颗粒,轻声细语地介绍玉米:“须子呈黑褐色的,通常颗粒饱满,且大多生长在顶端。”他边说边让我也尝试剥开几个。然而,由于今年雨水过多,一些玉米只有一侧结粒,另一侧却是空荡荡的,这让表哥的脸上露出了无奈的表情。他的11亩玉米地,因雨水影响,产量有所下降,但丝毫不影响他的丰收目标。
夜幕降临,表哥将新鲜的玉米棒子端上餐桌。经过自己亲手采摘,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尝了一口,那香甜软糯的滋味立刻在口中四溢,感觉与市场上购买的截然不同,更加令人回味无穷。如今,玉米棒子的经济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掘。除了作为食物之外,它还被加工成乙醇、淀粉、玉米油等产品,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原料。玉米秸秆也被用于发电、制作饲料,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玉米,这一古老的作物,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繁华的都市中,玉米棒子成了健康生活的象征。超市里,包装精美的玉米琳琅满目;餐厅中,它是菜单上的宠物。它从乡村走向城市,从田野走进家庭,成为大家十分喜欢的食品。玉米棒子,它还教会我,有时需要放下偏见,用心去体会,才能发现隐藏在平凡中的珍贵。
晚上,家人围坐一起,一边品尝玉米棒子,一边闲聊家常,小屋温馨弥漫。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珍视这份来自土地的馈赠,让它成为我生命中永恒的味道。
作者:肖千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