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雨水真多,进入梅雨季节后,天像破了个窟窿,似乎要把一年的雨都下完。
“立夏不下,无水洗耙”,秧栽了,没有水来浇灌,要差好多的。“塘堰满,百姓安”,这是父亲最喜欢念叨的一句话。老人家侍弄了一辈子的庄稼,对天气格外关心。父亲种了几亩水田,秧早已插下,连下的几场透雨,把稻田灌得满满的。看着塘满堰满,父亲自然打心里高兴。
不过,我们还是低估了父亲,以为他只满足于几亩稻田,殊不知他还要带我们捉鱼。水田紧挨着一口大池塘,池塘的水一满,鱼就开始“快乐大逃亡”,秧田里一群一群的都是鱼。于是,我们跟着父亲,拿着水桶,兴致勃勃地来到水田里。由于水深,鱼到处乱窜,鱼倒碰得多,但捉住的少。父亲嘱咐我们,把田埂挖开缺口,将水放一大半再捉。这办法果然凑效,水一浅下来,鱼就无处可逃,躲在秧苗下面一动不动。我们下到田里,干脆光着脚,猫着腰,伸开双手到秧苗下面摸,说不定就捉住了一条大鲫鱼。
在田里捉鱼,先捉大的,大的看得清楚。那些草鱼、鲤鱼,在深水无比灵活,到了浅水就无计可施了。发现了大鱼的踪迹,几个人围拢上去,基本上跑不了。捉完大鱼摸小鱼,这时水基本被我们搅浑了,捉鱼变成了摸鱼。摸到的多半是小鲫鱼,也有泥鳅和小杂鱼,有时一不小心还踩上一条,伸手一摸,拿捏准后抓住放到水桶里,倒也觉得惬意无比。
父亲看得多,下水捉鱼少,他喜欢发现大鱼的踪迹,指着让我们去捉,把捉鱼的乐趣更多地让我们体验。不要小半天,桶里就装满了鱼,大大小小地挤成一团,倒也“战功赫赫”。回家洗鱼、煎鱼,享受着舌尖上的美味,又是另外一个快乐的话题。
屋子旁有口池塘,每逢发大水,父亲准要乐颠乐颠地放竹筐。水沟里哗啦啦地淌着水,父亲把篮子放下面,因为流水有落差,跑到篮子里的鱼游不出去,所以要不了一袋烟的功夫,竹筐里就有鱼了。最多的是泥鳅,黑压压的扭来扭去,还有些小杂鱼,活蹦乱跳的。母亲常常给我们炖泥鳅汤,或者干煸小鱼,味道非常好。不过,父亲总是见好就收,从不贪多。他说,鱼塘就像菜园一样,细水长流才好。
捉鱼的话题,总能上儿时记忆的“热搜”。我一直觉得,捉鱼,才是夏天正确的打开方式。
作者:赵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