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会想,如果一生都蜗居于一地,未免太过遗憾。如果可能的话,应该来一次南北互换,让南方居民去北方感受一下冰冻三尺,漫天飘雪的意境,让北方人也去南方领略一下南国的冬雷阵阵,柔风细雨,可这是怎样一个幻想呀?在“百万人才进海南”的潮流中,我幸运地从北纬48度的呼伦贝尔来到了北纬18度的海南岛,纵向跨越了5000公里的里程,于是生活有了全新的体验。
经常有人会问我到海南习惯吗?有什么适应不了的呢?想想古代的朝廷官员一生中被贬谪多少次,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如果适应不了,那我们岂不知要少了多少位文坛巨匠,诗词大咖。苏轼一生被贬十余次,被贬黄州时发明了东坡肉,被贬海南儋州后,仍然从容豁达,发现了生蚝的美味。
我很快就喜欢上这个地方,一年四季络绎不绝的水果,宜养宜居的自然环境,朴实勤劳的黎苗民风。我更喜欢房屋的建筑风格。说直白一点,就是我钟情于房屋设计的阳台。在北方房子都是紧紧裹挟在钢筋水泥之内,南方则迥然不同,处处体现着与自然的融通,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的当然要数阳台的设计了,我对这个建筑结构表现出了大爱,单单从功能上来讲,让我这个久居北方的人觉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它成了我的阳光室、读书坊和观景台。
清早醒来,不用跑到楼下,便可呼吸明朗清新的空气,听鸟鸣啁啾,看远处苍山青黛在雾霭中缓缓呈现,当然还可嗅到紫荆花的味道。不过我想这大概不是阳台的主要用途,设计者的初衷应该是它的实用性,比如说晾晒衣被,毕竟南方潮湿,陈年旧衣一年总要折腾几次,不见阳光就要生霉生虫了,晾晒过的被子蒸发出了水汽,夜晚才可以舒舒服服地入眠。即使心知肚明,但我还是认为作为一个场所,阳台存在的意义更大一些,比如雨天,你可以找把藤椅,再寻一本好书,懒坐在阳台听雨、看雨,书不一定读得进去,但书中的意境想必都有了吧!
盛夏的夜晚,泡一杯香茗,守一份宁静,独自坐在幽深的夜色里,是否也能体会到别样的清爽,甚至是在惊醒的午夜,也忍不住冲动,下床来踱到阳台,看一眼这沉睡的大地,安抚一下受惊的灵魂。这种感觉与在窗前看到的景致是截然不同的,置身阳台就是身临其境,站在窗前总有隔岸观火的味道,少了一点真实感和存在感。
我打电话告诉远在北方的妈妈,这里的房屋设计多么可心,并把精心装点的阳台美照发给她,妈妈也欣欣然地说,“那我也可以在阳台种菜了。”果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啊!
李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