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中小学生都有一周每天每个时间段的自律打卡本或自律打卡表,用各种颜色标记全天时间轴;一些学生参加了诸如30天运动打卡训练营或百日阅读的自律营,每天标记这是完成的第几天,距离目标还差多少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生活数字化,并把这种方式命名为“量化生活”。
量化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理性与务实,不拘泥于现状,更有理想与抱负。量化让我们客观数据的全方位认清自己,促使着我们着手规划人生把握时间,追求积极上进且自律的生活。然而,过度的量化是枷锁,让生活变得程序化会让我们陷入自我焦虑。因为与数据的深度捆绑,事无巨细地给自己分化任务,仿佛一切都无法完成而得到满足,充斥着无穷无尽的挫败感,陷入无法自我救赎的精神内耗里。
生活不该虚度,可生活必须量化吗?一些成年人把减重作为目标后,每次吃饭前都会精确计算自己吃的食物量并逐一记录到手机软件里面,以此来监督自己每天摄入的食物热量不超过预定值,从而获得数值反馈。还有一些人会监测自己的睡眠质量,如果未能达到预期的水平就会影响自己的心情。
当然,单纯把人的行为变成数据,或者干脆让人成为数据的附庸,是万万不可行的。人有必要分清楚自己与数据之间的距离与区别,在享受“量化生活”的时候,不被量化绑架。人在过“量化生活”的时候,要为这种生活方式多注入一些人文色彩,别因为量化而让生活僵化。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量化,我认为量化总体是一件好事。这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大致人生目标和方向去努力,并且愿意完成目标去找方法,去思考与行动。这比没有目标或盲目努力的好多了。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借量化认识自己,主宰自己的幸福生活。
伍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