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儿女共同的历史印记和文化情感。每年端午节,最让阳江人热血沸腾的“扒龙船”比赛就成了联络各村、各街道以及全体市民的一项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在阳江,一艘龙船往往代表着一村之脸面。龙舟文化深深流淌在阳江人的血液里,端午节一到,属于阳江人的“龙舟血脉”就自动觉醒了;端午期间民众的话题也都离不开“扒龙船”,大家的微信朋友圈纷纷被各种“扒龙船”的视频与图片所霸屏。
去年端午节,我在江城龙舟大赛现场见证了人山人海、万民同乐、令人血脉偾张的场景。今年阳江(江城)逆水龙舟大赛,我参与了开、闭幕式的工作,现场的所见所闻,让我又有了更深的体会与感悟。
开幕式举行前一个小时,开始下大雨,虽然现场搭建着一个可容纳几百人的大棚,但雨太大了,站着边上的工作人员还是会被雨水淋到。现场及周边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医护人员、保安、公安应急救援人员以及我们赛事直播的同事,一直都毫无怨言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这份坚守和认真,让我感受到了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深深感受到阳江这座城市的温暖与爱。
开幕式如期进行,即使雨越来越大,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大家的热情。两岸及桥上站满了看“扒龙船”的群众,他们打着伞,穿着雨衣,后排人站在红色的胶凳上,有人甚至站在人字梯上观看,还有一些没能挤到河两岸的群众,则围在舞台周围,撑着伞、穿着雨衣观看大屏幕播放的直播画面……
首轮出场的是东砵红须龙舟队对战下濑龙舟队。伴随着震天的锣鼓声和观众的欢呼声,两队龙舟如同离弦之箭,划破江面,逆流而上,激起阵阵水花。
东砵红须队是去年江城龙舟大赛的冠军。而我,正好是东砵村人。我们东砵村有两支龙舟队,村头是红须队,村尾的是白须队。小时候我家就住在村头,虽然我不到六岁就离开了东砵,但那毕竟是自己的家乡,所以当我看到自己村的龙舟队出场,我异常兴奋,大声为他们加油喝彩。
堂哥的儿子也参与了这次龙舟赛,堂哥则负责后勤为参赛队员服务。因为我前段时间去了红须龙舟队训练基地探营采访,遇到了几位叔伯,加上我堂侄子又参赛,这一次,更让我产生了一份强烈的归属感。当东砵红须队率先冲线那一刻,我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跳了起来,然后马上发朋友圈公布喜讯。
初五闭幕式那天骄阳似火,炎热暴晒的天气更加燃起看龙舟赛的热情。这天观看的群众更多,听说有些狂热的“龙船迷”通宵没睡,于凌晨已搬着“广东省凳”来河边占位。
冠亚军之战扣动着所有人的心弦,决赛在东砵红须队与双带七星旗队之间进行。两只龙舟如同两条蛟龙结伴在江面上飞舞,现场群众大声呐喊着,为各自支持的船助威,浓烈的氛围达到了顶点。这场比赛非常惊心动魄,红须队一开始领先,可后来龙船划偏了,加上他们那边的水势比较急,最终仅以0.18秒的差距被双带七星旗队逆袭,屈居亚军。
那天晚上,我堂侄子哭了。我知道,红须龙舟队为了这次比赛付出了很多,很多队员甚至花了一年时间去训练。虽有不甘,但大家也总结了经验,期待明年赛出一个好成绩。
决赛这天,各大商场、酒店纷纷将阳江日报社龙舟大赛的直播画面链接高清大屏供市民观看这一盛况。据统计数据显示,有156.2万人次观看了直播节目,视频号单场直播点赞数更是高达101.5万。当晚,各大微信群的话题也都纷纷围绕着这次龙舟大赛而热议,不少人还根据阳江日报社的直播回放,特地做了冠亚军之争的赛况分析。毫不夸张地说,一项赛事,点燃了一座城!这场龙舟赛,牵动了全体市民的心,让这座城市的节日氛围达到了高潮,同时也增强了城市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在龙舟大赛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速度与激情的完美结合,更是一种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不仅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更是文化与体育竞技的交融。参赛者们挥汗如雨,也不仅是在为荣誉而战,更是在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而奋力拼搏。
龙舟大赛,是我们这座城市最美的一道风景,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盛宴之一。一艘艘龙舟在江面上来回飞驰,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我仿佛还看到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一个文化自信的民族!我坚信,中国这艘龙舟必将乘风破浪,驶向更辉煌灿烂的未来!
林艺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