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到坳上村,忽然闻到了一股清香,大家向外观望,原来是腊米的清香。这股清香来自坳上村的花卉基地——“花花世界”。
枫林镇坳上村位于鄂赣交界处的幕阜山脉,连着横立山。该村以腊米、花卉苗木种植以及劲牌水源地而闻名。腊米一般指吴茱萸。吴茱萸种植历史悠久,《本草纲目》记载:“楚头吴尾,横立山脉盛产吴萸(吴茱萸)。”
初夏时节,微风暖煦,万物并秀,如诗如画的景色,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美好和惬意。山是横立山,层峦叠嶂,连绵起伏,一眼望不到头;河是大泉河流向樟桥河,河床浅显,河道逼仄,但水流汹涌。水田里,绿油油的秧苗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荷塘里,新荷露出水面尺把高的样子,亭亭玉立,百态娇妍。
坳上村,有山有水,土壤肥沃,气候适宜,这正是培育腊米最好的地方。药材好,药才好。坳上村的腊米种植范围广,腊米植株好,腊米品质高。在腊米行业中,流传着这样的俗语,“湖北腊米看阳新,阳新腊米看枫林,枫林腊米看坳上”。
坳上,坳上,我的脑海中不由得闪过曾经读过的句子:坳,山不平也。坳,亦作凹。坳上村,那一定是山坳里的村庄了。不知哪位文友说了一声,到了坳上村村委会了。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坳上村村委会,就坐落在一处山坳里,是一栋三层小楼,不豪华,不气派,极契合“坳上”这个地名。所谓地如其名大抵如此吧。
走进坳上村,只见房前屋后,一排排腊米树在初夏的阳光下闪耀着绿宝石一样的光芒。举目远眺,山林地头,一片片腊米树郁郁葱葱,让人心生欢喜。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坳上村,守着“宝山宝水”一度却没有寻到“宝”。坳上村版图面积24平方公里,由原皮山、羊坑、坳上三村合并而成,下辖15个村民小组,527户2000多人。山多地少,人多地少,是造成坳上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工作人员一边带着我们参观,一边向我们介绍着村里的情况。
穷则变,变则通。从2015年开始,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坳上村开始在全村范围内大力推广腊米种植。他们积极引进外地的优质中花品种,优化改良本地的小花品种,使坳上村腊米种植实现了量与质的飞跃,并依托坳上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加大研发力度,现已形成吴茱萸龙骨膏、保健精油等多个深加工产品。
环境造就人,环境也造就了坳上村。腊米,在坳上村拔节生长,开花结硕果,向着大规模、产业化阔步前进。曾经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村,因为种植腊米,一跃成为了脱贫的示范村、小康村、全省文明村。
我们参观的腊米产业基地位于坳上村黄家组。这儿的腊米树,大都在两三米高的样子,枝干挺拔。黝黑遒劲的枝头挂满了青青的果实,一簇簇,一团团,像花椒,像珠子。吴茱萸属于芸香科植物,自带香味。叶子是对生的,呈卵圆状。一般情况下,它们的花期是在三四月份,开黄色的小花。吴茱萸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药材。它的入药部位是嫩果或近成熟但未开裂的果实,经泡制晾干后可作健胃剂和镇痛剂,又可作驱虫药。引用一句歌词来说,吴茱萸就是“女王”,不仅自信,还绽放光芒。每到丰收采摘季,从全国各地涌向枫林坳上村的药材商络绎不绝。
2022年,坳上村以吴茱萸成功申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村内吴茱萸种植面积已达到8000亩,年产量100吨,良种育苗基地30亩。坳上村村支书柯金昌介绍,吴茱萸维护、管理、采收简单,丰产期可达20年以上,非常适合坳上村栽种。耳旁回荡着村支书这样自豪的话语,鼻子闻着吴茱萸散发出的阵阵清香,我不禁心潮起伏。
坳上腊米分外香。小小腊米,结出了“致富果”“智慧果”“幸福果”。在产业强村、盘活山村资源的道路上,腊米演绎着精彩的篇章,绘就了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作者:张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