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五月,天地秀美,心中的向往如同初夏的涟漪,泛起层层波澜。择一个不冷不热的周六,我们一班文友欣然相约,携手“上山”,去追寻那份久违的心灵放飞。
“上山”已然成为我们的口头禅,不再是简单的出行,而是身心与自然的交融。大家或许已少了儿时的好奇与探险之心,却多了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恬淡的追求。正如古人所云:“仁者乐山”。我们在无边的天宇下,或纵情山水,或吟诗作赋,或悠然静思,尽享那份随遇而安的惬意。
这一次,我们奔赴的地方,是闻名遐迩的阳西新墟东水山——粤西第二高峰、海拔1337米鹅凰嶂的余脉。午后时分,我们踏上了前往东水山的路途。车子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缓缓前行,山峦叠翠,云雾缭绕,饱含负离子的空气迎面扑来,大家如同置身于一个超大的天然氧吧。道路两旁的竹子,婀娜多姿,在多情山风的调教下,向我们频频招手,仿佛在列队欢迎大家的造访。
随着车子往上爬升,梯田与茶园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腰上,层次分明,绿意盈盈。我们抵达葵水尾茶场时,夕阳的余晖洒在茶园上,使得这片被群山环抱的土地更加迷人。一片片、一垄垄的茶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满目写意,宛如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
茶园主人林国忠先生热情地迎接我们。他不仅是一位英俊儒雅的商人,更是一位深谙茶文化的爱茶人。因为对茶情有独钟,他在经营码头运营、冷链物流产业的同时,又进军茶叶行业。他娓娓讲述了茶的历史与文化,让我们对茶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告诉我们,茶是中国的国饮,上至王侯公卿,下至平民百姓,都喝茶品茶,茶文化已深深融入国人血脉。唐宋时期,中国的制茶技艺已经相当成熟。唐代诗人陆羽一生嗜茶,潜心研究茶的种植、采摘、制作、品茗等技艺,所著《茶经》被后人视为茶文化的经典,其亦被誉为“茶圣”。
林总侃侃而谈,由古及今,他说进入现代,各类茶的制作技艺日益精湛,中国的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国际交流,茶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中外友好交流、经贸往来的见证。在阳江附近海域发现的“南海I号”宋代沉船,就打捞出完整的茶具。如今,东水村跻身“广东十大茶乡”,东水山茶拥有“广东十大名茶”“广东十大好春茶”等美誉,产品远销国内外。
在茶园中,我们见到一棵300多岁的老茶树。它虽历经沧桑,却依然生机勃勃,枝繁叶茂。茶树喜欢在温湿多雾的环境生长。东水山地处亚热带高山气候区,保持着近乎原始的生态环境,很适合茶树安居。据说,在东水山茶园中已发现的百年以上古茶树有3万株以上,而300年以上的古茶树更有近万株。目前,茶园占地面积10800亩,已开发种植面积2000多亩,年产成品茶约2.5万公斤,是名副其实的茶乡。
谈及东水山茶的前世今生,林总的话语中流露出无比的自豪。他告诉我们,东水山茶的树形与云南的茶树相似,很可能是候鸟迁徙时带过来的茶籽繁衍而成。虽然与云南的茶同根同源,但东水山茶却入乡随俗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韵味。东水山茶涵盖绿茶、红茶、白茶三大茗类,包括古树茶、黄金芽等多个品种。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东水硒雪”白茶和小叶种“黄金芽”红茶。东水山茶口感柔润,汤色清透,品尝有一种口齿留香的感觉,因此往往被茶友视为茶中上品。
说起“东水硒雪”,还有一个古老而神奇的故事:传说中有一位叫大硒的茶农,在大旱之年为救活茶树而不辞劳累,坚持每天挑山泉水上山淋茶。他的善举感动了仙女小雪,她以泪化雾,滋润着这片芳土与茶树,使其富含了硒元素, 所产之茶具有了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多种保健功效。当这种白茶在水中舒展开来时,宛如朵朵盛开的雪花般轻盈飘逸,圣洁无瑕,因此得名“东水硒雪”。
在茶叶生产车间里,我们目睹了茶叶神奇蜕变的全过程。从采青、晒青、晾青到做青、炒青、揉捻,再到烘焙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巧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传统的茶工艺已被现代化的机械所替代,但在东水山茶的制作过程中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手工技艺,这使每一片茶叶都蕴含着匠人的智慧和心血。
随后,林总带着我们来到三队茶园,让大家体验采茶的乐趣。林总手把手地给我们传授采茶的技巧,还示范了“一芽两叶”的采摘。他告诉我们,整个茶场,从种植到加工,每一步都遵循绿色食品的严格规程。这里,不用化肥、农药,而是施用腐熟的花生麸,为茶树提供天然的营养。对病虫害,他们则采取生物防治办法,如用赤眼蜂治蚜虫,确保茶叶的纯净与健康。
随着东水山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茶叶的销路也日益宽广。阳西县东水茶业有限公司,已经从一个小小的茶场,发展成为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化茶企。茶叶,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
谈及未来,林总的眼神中充满了信心与憧憬。他告诉我们,要让东水山茶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创新的活力。他计划引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让茶企实现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他希望通过生成新质生产力,提高茶企的效能与效益,带领茶农们共同迈向富裕。
不仅如此,林总还有一个宏大的理想。他要用心用情呵护好东水的绿水青山,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将制茶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一个集“疗养村”“画家村”“作家村”于一体的养生基地。在这片充满诗情画意的土地上,疗养者可以尽享山水之美,体验健康时尚的生活;艺术家们则可以领略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生态文化,创作出丰富多彩的茶歌、茶舞、茶艺表演等文化作品。同时,这一产业也将为周边乡亲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整个地区的繁荣发展。
夜幕如诗般降临,轻纱般的黑暗悄然覆盖了大地。在这宁静的夜色中,林总以他一贯的盛情,为我们准备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晚餐。桌上,“东水硒雪”茶、鲜嫩的竹笋以及走地鸡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在正式动筷之前,林总微笑着站起身,现场为我们献上一场茶艺表演。他手握一把紫砂壶,旁边立一桶清澈的山泉水,以及那盒名为“东水硒雪”的茶叶。林总的手法娴熟而优雅,他先将紫砂壶烫热,然后喂入茶叶,轻轻摇晃。接着,他细致地清洁茶具,温润茶茗,激发茶味。随着他的动作,茶叶在壶中翻滚,散发出淡淡的香气。每一步都充满了仪式感,仿佛在述说着一段古老的传奇。
当一杯热气袅袅、香气四溢的靓茶送到我们面前时,我们都不禁为之惊叹。轻轻品尝一口,甘甜生津,心旷神怡,禅意弥漫。这时,我仿佛看到了瑞雪纷飞中,大硒和小雪正领着一群兄弟姐妹载歌载舞,祈祷丰收……
夜色渐深,溪水潺潺,雾淡风轻。抬头望去,东水的星空格外璀璨,仿佛整个山野都浓缩在了这方天地。我不禁想起那副茶联:“借得梅上雪,煎茶别有香。”这不仅仅是对茶道的深切共鸣,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感悟。
在经典名著《红楼梦》中,曹雪芹以他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茶文化的精髓。其中有一节写道,黛玉问妙玉泡茶的水是否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却冷笑她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原来,那水竟是五年前在梅花上收的雪,埋在地下多年才挖出来用。由此可见,清代人对品茶是如何的讲究,不仅仅茶叶品质要选好,连泡茶的水都要有来头,如此方显别致高雅。
而此刻的我们,置身绿水青山之间,既有好茶,又有好水。我们无须像妙玉那样费尽心思去收集梅花上的雪水,只需信手拈来,便能品味到大自然原生态的恩赐。
喝着东水山的靓水,品着东水山的美茶。与星共舞,与茶为伴,思接古今,畅怀当下。这一刻,尘世的喧嚣烦恼,与我何干?
黄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