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之际,龙舟雨飘散于空中。街道集市上,弥漫着节日粽子特色的香味。这满街的诱惑,令我想起妈妈教我包粽子的时光。
老家包粽子,粤西那一带的习俗是端午节时五月初一那天。
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它的制作工艺和食材选择都充满了文化和历史的内涵。乡下用的箬竹叶,是一种常见的包粽子的材料,它的香气能够渗透到粽子中,使得粽子更加香醇可口。选取箬叶的过程被称为摘粽叶。摘下的箬叶,就像是蒹葭苍苍的诗意。包粽子的过程中,放上糯米、猪肉等食材,这些食材的选择和搭配,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尝试,才形成了现在的口味。这种口味不仅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味蕾,更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传统和家乡的思念。
裹粽子绳子叫簕古子,又称簕古、麻簕,是属于露兜树科。砍簕古叶用弯刀割下之后,去净两边簕刺,再小心地刨掉中间簕骨,然后卷起来捆紧,一般是12条或10条为一捆,把采摘回来的粽叶一起,放在大铁锅中煮黄(杀青),抺与洗净簕身就可以做裹粽,而粽叶就要用剪刀,修剪好然后用干净烫过的布块,放在清水里浸泡,放上糯米,猪肉,赤小豆……用来包粽子吃起来不腻,而且特别的清香。
家乡的粽子很多造型,最为普及的就是“一根甘蔗”样,但包粽方法都差不多,就是将两张粽叶稍微错开些平铺掌心,将其旋成圆锥体型,在三角加一张粽叶放平,然后将浸过水的糯米放入,再顺势在上面加一张叶子,把多余的叶子折好,用粽藤缠绕捆绑结实即可。这样的粽子在家乡是普及的。此外,还有上梁的顶梁粽最少五六十厘米长,升学的笔嘴粽,还有一个长带一串三角的鸡乸粽,样式多多……
妈妈包的粽子在村里还是有名的,大部分家里有喜事的都会叫妈妈过去帮忙包粽,也曾教我兄弟学包粽。妈妈会提前准备好粽叶、糯米、红枣等食材,她会先示范给我看,告诉我如何将粽叶折叠成漏斗状,然后放入适量的糯米和红枣。接着,她会把粽叶包裹起来,用线绑紧,一个完美的粽子就完成了。我会跟着妈妈的动作,一步一步地学习。开始时,我总是弄得一团糟,要么粽叶包不紧,要么线绑得不牢。但是妈妈从不生气,她总是耐心地一遍遍教我,直到我学会为止。
在妈妈的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包粽子的技巧。我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的包法,有的像小脚丫,有的像三角形,有的像长方形。
每年端午节,妈妈都寄些自己包的粽子给我。爸妈年纪也大了,我也不想他们再多操劳,外面的粽子叶不少,家乡还有专做粽子卖的,我并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人,于新生事物,我也是乐于接受乐见其成的;但我心中或许始终保留一份情感标准,还是最喜欢妈妈寄来的粽子,我追寻的粽子的味道,其实,就是家乡的味道,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黄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