蘸一砚墨色,写写我印象最深刻的李华渔村吧!
在140公里长的保安湖美丽湖岸线上,撒落着星星点点的自然村落。尽管个个村庄像星辰嵌于天幕般的闪亮,然而,我觉得最耀眼也最富特色与诗意的,还得要数镶在磨山半岛上的那个古老而幽静的李华渔村了。唐代诗人卢纶有诗云:“渔村绕水田,澹澹隔晴烟。欲就林中醉,先期石上眠。”此诗写的虽然不是李华渔村,然而那诗意勾勒出的景象,与李华渔村那静美的渔家风情,算是珠联玉映的绝配。那个渔村的美呀,美到骨子里。可作为“观止”之叹的不只是乡愁,更有一种唤醒人们对传统农耕和湖猎文化记忆的美。湖滨一隅的李华渔村,在秀山碧水的掩映之中。青墙黛瓦,系舟湖边,恰似一幅典雅的烟雨江南的画轴。依山伴湖的屋宇,善耕善渔的村民,世世代代因水而居,向水而生。古往今来,这里的人们笃定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信条,向浩瀚的湖泊讨生活。所以呀,烟烟拥船网,男丁女眷懂湖猎。
渔村的人们具有水陆两栖生存的适应性,岸上以屋为家,湖上以船为家。休渔时节忙于农耕,开湖时节忙于“湖猎”。故而渔村的生产生活,与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纯粹农耕村落也有着截然的不同,渔民的“湖猎”有着季节性的变化。休渔期的村头或湖沿,满目皆是横篙晒网修船忙的景色。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闲不下来的。姑娘们少妇们精于织网,将梭罗在网眼间娴熟飞舞;汉子们或修船或以浓稠猪血桨网,他们认为鱼虾嗜好猪血的腥味。这般繁忙的动感,用瓦顶里的袅袅炊烟和扯挂的渔网以及湖滩斑驳的弯船做背景,全景式地推陈出一幅美轮美奂的渔村风情图。如果你来这里走动或看风景,置身于天人合一的画图中,你本身也成了风景。站在磨山顶上,回首近处,“八码头”港湾的一片树林般的桅杆,风樯阵马自成一景。放眼远处,旖旎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湖波远处那水天一色的缥缈,还有湖水之上那鹜霞齐飞的灵动,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带给人们以曼妙的遐思与触景生情的感动。
过了休渔期,就到了开湖季节,渔民们又在欢声笑语中扬帆启航了。百帆竞发,渔舟点点,乃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势。每艘渔船都载着期望、载着收获也载着幻想与幸福,在日头与月亮的交替中,在万顷波涛的摇滚中,也在渔夫渔妇习惯了的风浪中,展开“湖猎”追逐鱼群。
撒下渔网,收获了鱼虾。舱满渔丰,打马回程。归帆何处?不言而喻,所有满载而归的渔船对水路犹如“条条道路通罗马”般的熟悉,直往保安渔港码头靠拢。唐德宗贞元年就有的保安集镇,凭借滨临保安湖的优越地理位置,成为当地有名的水路码头,也是方圆数十里的集贸中心。所以数有“金汉口银保安”之誉的渔港码头,成为回港渔船的首选。渔民们待到抛完锚,打完缆桩,卸下货,才算松下一口气。他们就着湖水煮湖鱼,悠然自得地抿上几口小酒,来放松劳累了的筋骨。渔港夜里的码头渔火闪烁。那盏盏灯火并不明耀,只是渔船安闲休憩的一种记号。然而,整个渔港里渔船的灯火连成一片,却描绘出了一番灯火灿烂的情景。
据说,保安湖上的磨山半岛,现在建起了枫彩四季园,更富诗情画意了。山野成了缤纷的世界,红的、蓝的、白的、黄的、橙的、紫的争奇斗艳。但愿在这五彩斑斓中,融入传统的渔家风情,那更将是一首锦上添花的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