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长春人,还记得长春市曾经的“贵阳一条街”吗?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从长春站前的长白路,一直向南延伸,穿越数条街路,直达上海路与大经路交会路口,2公里左右的一条商贸街,就叫“贵阳一条街”。街路两边摆满摊床,成为一个巨大的露天市场。每到休息日,摩肩接踵的人来这里购物逛街,感受服饰新潮,享受大众美食。挨挤的摊位和蜂拥的人群让街道显得又长又窄,街上别说不能通过任何的车辆了,就连推着自行车走都很困难。
由于我对长春比较熟悉,那时我们单位常派我来长春出差。我每次从白山(当年叫“浑江”)乘火车到长春,早上下了火车,出站后向左拐就会看见熙熙攘攘的贵阳街。
我下火车通常是六点多,那会儿距各机关单位上班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左右,正好可以逛一逛贵阳街。我顺着人群往南走,路窄人多,只见人挤着人、摊挨着摊、店连着店,各种声响不绝于耳:叫卖声、问价声、讨价还价声、喊人声、攀谈声……都得扯着嗓子说话,不然听不见。继续往前走,可谓步履维艰,只能缓缓而行。
我边走边在心中感叹,住在大城市里真好!很多我在老家见不到、想不到的商品,在这里应有尽有,好像就没有什么买不到的东西。贵阳街以货源广、款式新、经营活、应季性强等著称,除经销本地商品外,还经销来自北上广深等十几个大城市的产品,也有舶来品。整条街上的服装鞋帽从头到脚无所不有,日用百货及五金日杂种类齐全,小吃美食花样繁多。有开店卖的、摆摊卖的、撂地卖的、站着卖的、坐着卖的、喊着卖的、边走边卖的;有论碗卖的、论盒卖的、论斤卖的、论个卖的、论堆卖的,总之各种档次、品种、款式的商品一应俱全,尽你选择,保你耳目一新,尽兴而返。
我每次来长春出差,都额外兼带着为同事和亲戚们采购的任务。每次我都是边走、边瞅、边买,约2个小时才能走出这条又长又窄的繁华街道。逛完后,到上海路或大经路旁找个招待所,放下采购好的物品,再去办事。
有一年我又来到长春,照例还是先在贵阳街走走看看,逛逛买买,照例是大包小包地拎了满手,都是替大家买的东西。我正在熙攘的人群里小心地腾挪前行,忽然后肩被人拍了一下,回头一看,是位陌生的中年男人,手里提着一个我好似见过的袋子。他问我:“同志,这是不是你落下的东西?”
我仔细一看,大吃一惊,可不正是我的嘛!啥时候落下的都不知道。“哎呀,是我的是我的,太感谢你了,太谢谢了。这是我为单位同志捎的两双鞋啊!”
“我发现你落下东西时,你已经走得不见影了,我就赶紧追你,人这么多,真不好追,还好你拿的东西多,好辨认,不然得追丢了。”
我一再表示感谢。他说:“别客气,你们出门也不容易。我得赶紧回去看摊了,老弟你千万注意点东西啊,别再落下啥!”
他追着我送来的那个袋子里,是我给同事捎买的两双鞋,花了50多元钱,要是丢了,可是要用我半个月工资赔人家的。那时候我每个月工资都是可丁可卯地分配支出,要是去了半个月工资,可怎么生活?顿时,我心里觉得温馨又温暖,那位大哥友爱无私、拾金不昧的行为,让我感觉长春这个大城市的人真是太好了!
由于当时那条街上人太密集,我满手提着东西,只顾着道谢,竟然忘记问那位大哥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了,等我反应过来,他已经消失在人群中。那时候没有名片,也没有传呼机,我不知道他任何的个人信息。十几天后我再次来长春的时候,特意带了几支土人参想报答他,但到了当时买他东西的地方却没有看到他。打听旁边卖货的,回答不认识,因为他们摆摊的地点一般不固定。回想起来,由于当时很匆忙,我竟连这位大哥的模样都没有记清楚,真是太遗憾了。但他的善举,我始终记在心头。
如今的长春已经有了多条繁华的商业街,无数个繁华的商场,但我当年多次在贵阳街经历过的情景怎么也忘不掉,每当再经过这里的时候,不由自主就会想起当年的一幕幕……
姚君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