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蒙蒙的,含着雨丝,清明时节的天气,差不多都是这般。
雨丝风片,没有阳光朗照,却有杏花浓浓的花事。杏花的清明,不是让人沉湎在苦痛里,埋头在伤心中,而是要抬起头,看这个花香相伴的世界,眼界清明,心境清明。
一首《杏花天》的宋词里写道:“软波拖碧蒲芽短。画桥外、花晴柳暖。今年自是清明晚。便觉芳情较懒。春衫瘦、东风翦翦。过花坞、香吹醉面。归来立马斜阳岸。隔岸歌声一片。”
春风徐徐的人间美景在一片杏花瓣里展露笑颜,站在春日的杏花树下,像站在一段葱茏静美的时光中。杏花一瓣瓣温柔地飘落在肩头,飘落在薄薄的春衫上,飘落在姥姥的竹篮里,走到我们的瓷碗中,温暖我们的胃、我们的心。那是春天里独有的美味杏花粥。
我现在住的小区有桃花,却没有见到过杏花。后面的荒地上有很多柳树,也没有杏花。如果不出门,是看不到杏花的。不过也不用急,或许在做早饭的间隙,不经意地往外一看,见一只小燕子轻盈地从窗外的天空飞过,一霎那的光影,便带来了小镇东头那片杏花盛开的消息。
这是姥姥那年告诉我的。她家的房檐下年年春天都住着一家燕子,燕子们欢快地往镇东边飞的时候,姥姥就拿起竹篮拉着我跟着燕子走。到了镇东头的那片园子,姥姥就不走了,那里的杏花开得粉粉白白的,好看得不行。姥姥不让我说话,怕惊扰了杏花,也怕惊扰了她家的燕子。我们就坐在旁边的木头上看杏花。杏花是静的,而燕子呢,我瞅遍了天空也没看到燕子的影子。而姥姥相信,燕子是和我们一起在欣赏春天的杏花。
杏花树下还有姥姥的竹篮,和我们一样安静,等待着杏花瓣飘落在它的心底。
当竹篮里铺上一层鲜嫩的杏花瓣时,姥姥的心情似乎很好,一手挽着竹篮,一手拉着我,我蹦蹦跳跳甩着胳膊,姥姥也和我一起甩着胳膊走路,我们开心地甩着,像得胜归来。
竹篮里的杏花瓣是要用来做杏花粥的,姥姥每年都要做杏花粥。我曾问她这有什么讲究或是祖上的风俗。姥姥就笑,哪有那么多讲究,她自己小时候的一种习惯,那时她家有一棵杏树,她特别喜欢,常坐在树下吃饭,有一次杏花落在了粥中,喝起来味道香香的,她突发奇想,做起了杏花粥。姥姥从不摘树上正开的杏花,而是等待杏花自然地落在竹篮里。
姥姥说,这是人与花的缘分。
后来,我才明白,在等待的那一段时光里,其实是把自己从庸俗的生活里拽出来透透气,看看花开花落,静静心,过滤一下世俗那些琐碎的烦恼。
姥姥的杏花粥,让我再次想到《诗经》,尤其是“风”,那些流传在民间的诗歌穿过多少岁月的烟尘还依旧与我们心心相印,是因为那一颗颗浪漫诗意的心灵让朴素平淡的生活拥有过明亮清新的春天。
耿艳菊